英国学者:欧洲对美国和中国的态度正发生逆转(组图)


马丁·雅克

4月12日起,中国为回击“对等关税”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已提高至125%。就“对等关税”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80岁的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表示,关税是美国巩固全球霸权的极具破坏力的手段。中国的反制不仅表现了自身的坚决立场,也是对全球其他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他指出,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观感达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而欧洲对中国的态度正变得更加友好和理性。欧洲必须开始独立思考。美国试图“重绘世界地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在你看来,为什么美国要全面征收“对等关税”?中国已经实施了强有力的反制。

马丁·雅克:我认为,美国的动机本质上是要“重绘世界地图”,特别是重新定义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并且以极大有利于美国为前提。这是美国巩固权力的手段,并且选择了针对全球、极具破坏力的方式来实现,因为不仅仅针对中国,而且影响到整个世界。中国不会让步,也不能让步,否则将鼓励特朗普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后的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摄这并不是所谓的“对等关税”。“对等”意味着双方互相协商,是一种互惠、谈判的关系,但当前的局势根本不是一个谈判场景。美国提出的所谓“对等关税”其实是虚构的数据,用来为自己荒谬的要求提供正当性。现在中美贸易关系彻底崩溃已经成为一种可能。

但我们必须始终记住的是,美国试图以牺牲其他国家为代价、以自身利益为中心,重新调整与所有国家的贸易关系。

“对等关税”可能是中国的机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对等关税”对中国来说会是一个机会吗?很多评论认为中国可以团结更多国家。

马丁·雅克:每一次危机都蕴含着机遇。当然,中国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当前局势。中国人擅长从全局和长期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点特朗普就不具备。我认为,中国会努力推演各种可能的结果和情景。显然,由于中国是一个贸易量远远大于美国的国家,很多贸易关系都面临着威胁。中国会努力争取更多国家站在自己一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机会。

当然,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局面当然是特朗普撤销这些荒唐的关税,但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中国可以做的是与尽可能多的国家在关税问题上形成共识,许多国家都感到这种做法极不公平。



顾客在美国纽约市一家超市选购杂货。 新华社发以我的国家英国为例,虽然只面临美国10%的关税,但也非常担忧。不过,大多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都是自身利益,其次才是如何与其他国家联合。

北京日报客户端:欧盟虽然暂缓了对美国的报复,但也表达了强硬态度。更具体地来说,中国能否与欧洲或金砖国家等其他力量合作,实现新的发展?

马丁·雅克:这绝对是有可能的,会成为中国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非常重视贸易关系,会致力于维持并推动其与其他国家继续保持互利共赢的关系。

中国可能会特别关注与欧洲尤其是欧盟的关系。在东亚,不仅是中国,日本、韩国都面临高额关税。这显示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某些方面是没有区分性的,不管是像中国这样的“传统对手”,还是像日韩这样的传统盟友,都未能幸免。

中国经济定能抵御关税冲击

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经济正面临诸多挑战,能否承受美国关税的冲击?

马丁·雅克:我毫不怀疑中国经济能承受这次冲击,当然这会带来一定代价。如果中国突然失去了与美国的全部贸易,将是一个巨大的缺口,会给许多中国企业带来严重问题。

但这是一个紧急情况,中国还有什么选择呢?让步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让步,美国将会一次次地故技重施。中国必须展现出自己的力量,要显示出不仅有意愿而且有能力进行抵抗。

北京日报客户端:中方一贯主张与美方合作共赢,面对现在这种局面,中美未来还有机会实现双赢吗?

马丁·雅克:在当前情况下,这显然非常困难。因为中美之间目前基本没有对话。不能低估特朗普周围人的影响——他们确实希望破坏和终止与中国的贸易。不久前我还在华盛顿听了一场辩论,一位特朗普阵营的重要经济学家在会上表示:“理想情况下,我们根本不再与中国进行贸易。这个国家的价值观与我们完全不同。”

但我不认为这种观点代表美国的主流声音,这只是一个获得一定支持的极端立场。事实上,无论美国商界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很多人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现在他们的声音并不主导决策。

我们必须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美国不会消失,中国也不会消失。两国终将需要寻找一种和平共处的方式。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经历过多个友好时期,直到2016年情况恶化,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在处理短期局势时保持洞察力与坚定性,同时着眼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局面。

欧洲有可能走出不同的道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已经受到特朗普的严重冲击。接下来欧洲可能在中美之间扮演怎样的角色?

马丁·雅克:这是我们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欧洲历史上与美国关系紧密,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但如今这种关系显然不再如以往那样。特朗普对欧洲的态度非常激烈,指责欧洲剥削美国。他不喜欢欧盟,认为欧盟的建立就是为了削弱美国的地位。

从欧洲公众的角度看,特朗普上台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观感都变得更加负面,是二战以来最负面的。如果现在再做同样的民调,结果可能更差。欧盟的精英阶层对中国的态度也有所变化,比过去更友好。因为他们知道,在受到美国攻击的同时,如果还与中国关系不睦,将非常不利。中国是欧洲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新华社发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目前正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战后的大西洋联盟、西方阵营等旧有格局如今濒临破碎。如果我们展望未来,我认为“西方”这个概念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这个“西方”曾建立在美欧关系的基础之上,而这种关系已不再如从前那样存在。欧洲必须开始独立思考——这是1945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关键问题上,过去欧洲总是跟随美国的领导。现在欧洲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一种不同的关系,包括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欧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不像中国或美国那样是统一的国家。欧洲是由将近30个国家组成的联盟,行动总是比较缓慢,难以完全统一,也缺乏像美国或中国那样的战略能力、战略力量或战略一致性。但尽管如此,欧洲现在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特朗普回归是破坏现状的尝试

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来越多的国际舆论也指出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全球趋势?

马丁·雅克: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是较为乐观、进步的趋势,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全球南方的崛起。现在,全球南方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一半以上,而中国正处于这一进程的核心地位。这种趋势带来了对“世界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一种全新理解和期待,也带来了全球在更为统一框架下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 新华社发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可以说是事实上的领导者。中国处于经济转型之中,虽然增速放缓但仍高于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持续增长,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也具有全球领导地位,都是我所说趋势的体现。

另一个趋势则完全相反,就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趋势。这个趋势的目标是阻止上述全球新兴力量的进一步壮大,试图破坏和削弱他们,切断他们与中国的联系,进而孤立中国。我们现在确实正处于两种趋势的交汇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我看来,进步的全球阵营正变得愈发强大、更有凝聚力、更加团结。美国在很多关键议题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影响力正在削弱。特朗普的回归其实就是一次破坏现状的尝试,目的是终止甚至逆转这一趋势。他试图彻底打破当前的世界格局,不仅仅是干扰那么简单,而是要将其彻底碎片化,摧毁已经取得的进展。在这样的局势中,我们需要冷静、理性,同时也必须保持坚定和强硬。

中国现在绝不能向美国的讹诈低头。如果中国退让,那么其他国家也将处于美国的摆布之中。中国此刻展现的力量,不仅是自身的坚决立场,也是对全球其他国家的支持和保护。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