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苏-57三年不见进步,根本无法和歼-35E抢市场?(图)

4月11日,社交网站上出现了两架全新苏-57的图片资料,在“阿尔及利亚确认采购苏-57”、“印度准备在苏-57和F-35A之间二择一”等消息的影响下,大家饶有兴趣地分析了苏-57交付数量和速度,最终得出非常不理想的结论——远逊于中美,尤其是同为重型机的歼-20。



▲最新出现准备交付的红色“25”号苏-57


受俄乌战争影响,俄罗斯之前交付苏-57时,都极力避免机头、垂尾上的编号泄露,这次能看到醒目的红色“25”、“26”编号,其实挺不容易的。垂尾上“RF-81XXX”的编号,源自三年前就曝光的序列。而从依然粗糙的表面结构,以及全球独此一家的隐身战斗机分体式座舱盖(就凭这个强雷达反射源,苏-57隐身水平至少要比歼-20和歼-35,低一个数量级)来看,硬件性能提升并不显著。



▲分体式座舱盖的结合处对隐身非常不利


问题是,质量不行,数量也不行。苏-57号称2001年就开始立项,作战目标直指当时如日中天的F-22。期间饱受经费不足、技术积累有限的困扰,实际上直到2019年才交付第一架试量产型。但这架著名的蓝色“01”号苏-57,却在交付俄罗斯空天军前夜坠毁。苏霍伊对事故原因讳莫如深,外界只能猜测可能是控制系统故障或者飞行员操作失误。到2020年末,新的蓝色“01”号苏-57才完成交付,并按照惯例分配到第929国家试飞中心。



▲中国好像随手就解决了一体式座舱盖的问题

到2022年2月战争爆发前,苏-57一共交付四架,全部在两个试飞中心服役,用于测试和飞行员培训。从战争爆发后交付的红色“52”、“53”开始,苏-57才真正进入作战序列。但极其有限的数量和并不合适的战场环境,使得苏-57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不过,苏-57年产量从2022年的6架,增长到2023年的12架,确实是很大进步。当时外界一度以为苏-57产能即将喷发,没想到去年居然又降到7架。而从今年到4月中旬,才交付首批2架的情况来看,已经不可能超过12架。



▲2022年交付的两架苏-57

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苏-57甚至做不到平均每月下线一架。这对于一个发展二十多年,技术定型五年多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苏-35S从2012年开始试生产,2014年就将产能提升到24架。苏-57产能提不上来,并且是达到年产12架之后又跌落,只能说明背后供应链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战争斩断了部分零部件进口来源,就像S-350面对的问题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供应阿尔及利亚订单,还是想出口印度,苏霍伊的压力都不小。



▲苏-57现在还称不上是真正成熟

而算上准备交付的2架新机,俄罗斯空天军手里一共有27架苏-57(约为歼-20数量的十分之一)可用,差不多能编成一个航空团。这与俄罗斯广袤的领空、旺盛的装备需求极不匹配,而苏霍伊但凡还有其他办法,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苏-57产能下跌。还是那句话,苏-57其实是超过俄罗斯航空工业负荷的存在,苏霍伊要想将其完善,必须要投入大量资源,放眼全球,只有印度能掏得起这笔钱。因此,苏-57能不能拿下印度空军订单,将直接关系到这款重型隐身战斗机的未来。



▲数量很重要


原本外界一度很担心阿尔及利亚会大量装备苏-57,不再考虑歼-35E。但从现在苏-57的质量、产能来看,其根本不可能满足对抗F-35的需求,歼-35E未来飞往北非是大概率事件。此外,短时间内也不必担心苏-57和歼-35E争夺市场——就以最新看到的苏-57来说,两者的差距可能要比之前大家猜测的更大,特别是在隐身领域。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