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邮储银行私行客户增速达到27%,农业银行私行资产管理规模增速为18.87%,与银行整体业务普遍低至个位数的增速相比,这已经算得上是“狂飙”。
私行业务狂飙背后,银行开始“抢”客户了?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财富管理
私人银行,增势凶猛
私人银行,是银行专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的一种个性化、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高门槛是私人银行的一大特征。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办法》,私人银行客户标准为“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含)人民币以上”。但这只是基本门槛,业内部分私人银行门槛已经高达1000万元。
安邦智库(ANBOUND)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宏旭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高净值客户在银行服务方面的需求更为多元,私人银行业务则满足了这部分人群有关资产管理、保险、理财等多方面的需求,也因此成为银行获取较高服务收益的一项业务。
放眼上市银行的20万亿私行江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4家国有大行稳居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的私行客户数为28.9万户,较上年增幅为9.9%;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私行客户数分别为25.6万户、23.15万户、19.89万户。
股份制银行中,有“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表现不俗。截至2024年末,招行私行客户数达到16.91万户,较上年增幅为13.61%。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私行客户数接近10万量级。

私行资管规模也是衡量私行业务实力的重要指标。13家银行中私行资管规模“万亿元俱乐部”成员共有7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
私人银行业务的规模增速相当可观。客户数量维度方面,13家主要银行中10家银行实现了超双位数增长。另外,在11家披露了资管规模数据的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资管规模增速在10%以上。
其中,部分银行私行业务的客户及资产管理规模增幅,远高于整个零售板块,成为带动整体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重要力量。以招商银行为例,从客户数量来看,2024年底招行零售客户总数达2.10亿户,较上年末增长6.60%,而同年招行私行客户数则取得了13.61%的增速。
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数虽然占比较少,但财富管理收入仍然存在“二八效应”,即少量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为商业银行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收入。
户均资产更能直观反映出各银行高净值客户的特征。上述上市银行的私行客均资产规模基本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平安银行户均资产规模最高,达到了2045.45万元。
央行2024年末数据表明,境内住户存款超150万亿元,居民对家庭的多元化配置需求与日俱增,这也显现出私人银行市场的发展潜力。
为何抢客户?
私人银行的“狂飙”的背后,一方面是银行业承受发展压力的必然选择。
2024年,面对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经营层面的挑战,银行的日子“有点难”。
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了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是衡量银行盈利性的重要指标。
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2024年报的23家A股上市银行中,2024年净息差较2023年全部下降,平均降幅约为18.5个基点,其中还有5家银行甚至降幅大于等于30个基点,多数银行净息差已低于1.8%的“警戒线”。
息差收窄之外,贡献非利息收入的中间收入也面临着不小挑战。
根据已披露的2024年A股上市银行年报数据,受落实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因素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普遍承压成为行业共性。2024年,六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近8%,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下滑比例超过10%。
而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增长承压的背景下,私人银行业务显示出了不错的韧性。
虽然多数银行没有在财报中披露私人银行的具体收益情况,但私人银行“高收益轻资本”的生意模式,成为银行应对息差收窄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私人银行主要面向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咨询等业务,收入来源以管理费和手续费为主。与依靠存贷款息差获取净利息收入的传统业务相比,相当于用更小的资本消耗和风险承担,赚取更多的收益。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教授陆岷峰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私行ROE(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达20%~25%,显著高于10%左右的行业平均水平。在不确定性增大的环境下,私人银行将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极大的确定性。”
在陆岷峰看来,在银行的零售业务中,私人银行不仅是收益引擎,更是银行品牌力的象征。私行不仅提供高回报,还以客户为中心形成协同效应。例如客户持有的综合产品种类明显多于普通客户,从而强化整体零售业务。
不仅如此,私人银行作为零售、对公、投行业务协同发展的“交叉点”,也被放在了更重要的战略位置。高净值客户的金融需求通常涉及跨业务板块合作,因而通过私行业务,银行不仅能满足客户复杂的资产配置需求,还能带动投行、资管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此外,私行业务的高服务复杂度构成了难以被模仿的战略壁垒,也成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服务高净值客户,拼什么?
不过高净值客户可不是“人傻钱多速来”,想做好高净值客户服务并不容易。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高净值人群对金融服务需求更加多元,更注重金融服务体验满意度,因此对银行的综合要求更高,“银行在服务私人客户时,不仅需要自身积极创新,也需要做好同业券商、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制定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
中国新闻周刊关注到,私行在权益方面毫不吝啬。不仅是逢年过节的问候与礼赠,举办高端沙龙、定制全球旅行、寻找名师名医等已是常规操作,整合法律税务、教育、康养医疗等非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平台型服务,甚至还有私行能帮忙解决热门歌手演唱会的门票问题。
总之从权益到服务,私行获客的中心思想是“调动一切资源,为客户提供便利”。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权益展示页。图/银行App
丰富权益的同时,私人银行更考验专业服务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
魏宏旭指出,与普通的银行理财更关注收益不同,高净值人群所关注的更多是长周期、低风险的资产管理和传承,而且有跨境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
目前,各大私人银行机构已在围绕客户“人家企社”(将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整合在一起)的综合化服务方面形成共识。
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私行不再仅仅是财富管理的功能。比如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就指出要锚定三大确定性机遇:家庭资产负债表优化需求、代际传承需求、民企转型升级需求。在工行私银客群中,近70%为企业家客户,其中90%以上为民营和小微企业主。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中的私行业务表现里,信托业务成为私行们获取增量的一大“增长引擎”。
2024年,中国银行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客户比上年末增长61.92%;交通银行家族财富业务规模年内增长43.56%;农业银行在年报中强调其私行业务强化养老金融与财富传承综合服务,管理私行长辈客群资产达1.2万亿元。
“私行服务正逐步从单一财富管理向‘财富+生活+传承’转变。”陆岷峰解读。
参考资料
《银行年报里的私人银行:八家万亿私行开抢富人》,2025-04-01,界面新闻
《两家国有大行私行资管规模去年突破3万亿元 》,2025-04-08,证券日报
《调动资源打动人心 私行客户争夺战升级》,2024-11-07,中国证券报
《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2021-05-11,中国金融
作者:于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