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加征34%关税,到最终的145%,再到豁免部分商品“对等关税”,中间不过9天时间,特朗普这么快就扛不住压力“认怂”了?更严谨的说,这场看似"示好"的豁免,究竟是美国扛不住通胀的认怂?还是精心设计的谈判筹码?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这一批豁免商品清单长达22页,而翻开来看一看,俨然一份"中国制造采购指南",被豁免的智能手机,中国独占据美国市场85%份额,路由器供应链更是深度依赖中国,而13种关键矿产全数豁免,其中9种中国控制全球70%以上产能。
粗略估算一下,本次豁免的商品,占据中国对美出口额的接近四分之一,而且都是最有竞争力的高级工业制成品,可以说,特朗普此举,无异于“对中国投降”,有猜到这一天迟早会来,只是为何如此迫不及待?
原因很简单,美对中国加一次关税,中国就对等反击一次,特朗普多次呼吁,希望中国给他打电话求和,而中国也是不为所动,显然,如今美国的关税大棒,已经吓唬不了中国人。

而与之相对的,一场无声的金融核爆,正在席卷美利坚,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跌破50%,人民币逆势攀升至12%;对冲基金30倍杠杆押注美债上涨,却在关税恐慌中被迫平仓,引发4824亿美元账面损失,36万亿国债如悬顶之剑,美联储的加息子弹却早已打光。
更为致命的是,自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以来,苹果、英伟达等"硅谷七巨头"市值单周蒸发14%,各方大佬已联名致信白宫,这场资本起义的结果,是特朗普不得不在"保股市"与"保面子"间二选一,显然,华尔街的选票比中西部农场主更值钱。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历史确实是一场轮回。2018年,特朗普挥舞301条款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加税25%,最终豁免549项;2022年,拜登延长352项豁免,却新增77项医疗物资"特赦";2025年,特朗普一边对华加税至145%,一边深夜豁免352项关键技术产品。

这出"加税-豁免-再加税"的循环剧,本质暴露了美国关税剧本的致命伤:通过“对等关税”施压,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或将没有错,但美国既要靠中国商品抑制通胀,又想用关税锁死中国产业升级,这种既要又要的撕裂,恰是单极霸权衰落的病理切片。
当然,话不能说得太满,既然特朗普打出了“豁免特权”,我们也必须警惕其背后的“三重算计”。
第一,美国仅豁免125%的“对等关税”,却保留20%的“基础关税”,而且豁免申请需符合《协调关税税则》复杂条款,这如同在贸易战场埋下地雷,随时可借“国家安全”之名重启全面制裁。
第二,被豁免商品集中于中国绝对优势领域:智能手机、半导体等85%依赖中国供应链。这张“豁免特权”,既避免技术脱钩反噬,又为渗透供应链监控创造条件。

第三,豁免政策出台同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扩大对中国AI芯片出口限制。这种“一手豁免消费品,一手扼杀高科技”的策略,暴露其遏制中国产业升级的终极目标。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博弈真正的胜负手,不在关税税率,而在下一代技术标准与数字贸易规则。
东风压倒西风日,便是霸权谢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