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几手谈何同学“翻车”:理解 很多道理不应说出来(图)

针对近日何同学拒绝给网约车好评相关言论,评论人留几手以“互联网为什么真实声音越来越少为什么互联网到处充斥着假人?”为题发表观点。



留几手称对何同学没啥好感,源自于他早期搞的5G大忽悠视频,“一顿刻舟求剑,弄了个假逻辑闭环,一下子就把小地方人忽悠住了”。

“但是网约车这个事情,我还挺能理解他的,因为很像年轻时候的我。我也是年少成名,一下子坐拥了很大影响力,然后就觉得自己厉害了,就觉得自命不凡,肯定有过人之处,然后没事开始瞎琢磨,动不动觉得自己琢磨出了人间真理,自己是人间清醒,急于跟大家分享。

为此,我也是吃了太多的亏。

直到人至中年,我才意识到,你以为看清了很多道理,但却看不透这个世界,很多道理,是应该放在心里,不能说出来的。”

留几手拿杨笠言论等举例,很多人变成了敏感肌,每个人神经都紧绷着,假笑,假哭,说场面话,滴水不漏,四处迎合,一条文案检查几十遍。所有人最后都成了受害者,成了被流量裹挟,被舆论绑架的塑料人。

相关报道:

何同学,大V也别忘共情劳动者




4月11日,互联网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下称何同学)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处理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引发争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他提到,过去面对司机的好评请求会口头答应但事后遗忘,如今改为直接拒绝,并称这是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而这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感,认为其太傲慢。



相关微博截图

这段表达显然犯了众怒,随后不少网友模仿何同学的表述,写了一段段拒绝“一键三连”的文字以表达讽刺。既然网约车司机要求一个好评,就让大V何同学感受到讨好型人格的PUA,那么何同学在视频里要求网民“一键三连”,又算是什么呢?自己淋过雨,就一定要夺了别人的伞?自己吃到了山珍海味,就一定要掰断别人的一次性筷子?还要将这样的“双标”定义为克服讨好型人格的精神修炼课?

目前,何同学多个账号视频评论区已被类似文案攻陷。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何同学B站账号一夜掉粉过万。目前其已删除涉事微博,暂未做出公开回应。

如果刻薄作为个人的一种“人生哲学”,私下里说说,倒也不至于引爆众怒:可怕的是,他堂而皇之地说了出来,而且一点不觉得会冒犯到公众,甚至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抵制给网约车打好评的行为中。何同学作为一个全网粉丝超千万的科技网红,作为一个大V,本质是靠着无数网民点击积累下财富的大V,却缺乏对于一线劳动者的共情,甚至公然宣扬这种刻薄心态,这就很可怕了。

网约车司机是一个服务者,事实上是作为“下位者”在请求用户好评——这关系到他的生计,可以拒绝,但不能以拒绝的心态沾沾自喜。更何况网约车司机本身就有一种文化语境,作为一种灵活就业的形态,网约车司机很多时候被视为一种城市群体的兜底工作,社会从不乏对这一群体的同情与关注。人们经常说,一个人对基层劳动者的态度,就是一个人素质的最直接表现:对服务员、对外卖小哥、对网约车司机说了什么,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的最真实想法。

而且这不是何同学近期唯一一次翻车。去年11月,何同学发布的《我用36万行备忘录做了个动画…》视频因声称“我们专门写了一个软件”被网友质疑抄袭。随后,何同学曾就该事件多次致歉。如果说上次是专业素养的翻车,而这一次则是公共形象的塌陷了。

网红因为傲慢而翻车,似乎时不时就会出现。比如,“羊毛月”对年轻人放话“找工作真的就很难吗”。网红缺乏对普通人的共情,对人间疾苦过于冷漠,充满了一种精英式的俯视。这或许和网红的制造机制有关系,在流量汹涌的互联网生态中,网红的横空出世是极为迅速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眩晕感,言谈话语之间失去了理性的分寸。

其实认真想想,这些口无遮拦的说法从发布到删除,从自得到道歉,翻转得如此之快,其实也在说明互联网生态的真相:所有的流量,终究都是普通人一个阅读、一个点击贡献而来的,大V、网红依赖的是普通人的托举。清楚了这个根本的逻辑,网红们或许就知道不满从何而来,也不至于总去犯一些低级错误了。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