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随着美国加剧与中国的贸易战并对其主要盟友韩国和日本施加高额对等关税,东北亚国家之间长期停滞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据报重新提上议程。
上个月,三国的贸易部长在首尔举行了六年来的首次会议,讨论了经济合作的潜在途径。 他们同意密切合作,促进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BBC韩语记者具酉娜(Yuna Ku)采访的学者对此发表了看法。
韩国西江大学(Sogang University)国际贸易教授许允(Heo Yoon)认为,达成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接近“零”。
许允教授认为,中国对自由贸易协定重新感兴趣是一个“政治动机的举动”,旨在对抗美国。
他表示,这类似于北京在2012年发起的谈判,当时是为了应对由美国奥巴马政府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一个由太平洋沿岸12个国家组成的区域贸易协定。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韩国、中国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在三国市场上销售(图为一名女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三星展台上观看一块矽晶圆)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跨国金融服务公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警告说,三国自贸协定可能会使韩国和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紧张。
她说:“中国已无所失,但韩国和日本有很多要失去,所以这种协调不会发生。”
许允表示,韩国和中国之间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过于宽松,需要重新审视。韩国和日本之间、日本和中国之间目前没有这样的双边协议。
他说,“每当政府提出韩国和日本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想法时,它很快就会成为政治问题,被指责为‘亲日’。”

图像来源,AFP /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是在2012年东盟会议期间提出的,当时三国被邀请作为嘉宾参加。
包括韩国、日本和中国在内的15个亚太国家之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通常被视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替代方案,但规模较小。因为这样,穆迪分析公司经济学家斯特凡·安格力克(Stefan Angrick)表示,他预计“任何协议,如果能实现,规模都会相当有限”。
他解释说:“我们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看到了这一点。当时,RCEP协议的签署被大肆宣传。”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认为,自贸协定仅仅是“半措施”,在实际层面上不太可能实现。
他说:“贸易协定不能与地缘政治分开。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依赖其军事支持……当涉及到在中国和美国市场之间做出选择时,你认为他们会优先考虑哪一个?”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日韩过去几十年里在汽车等领域合作密切。
尽管如此,一些观察家仍然保持乐观。韩国淑明女子大学(Sookmyung Women's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康仁洙(Kang In-soo)认为,目前的气候比以前更有利于达成三边协议。“过去,中国可能觉得未准备好完全开放市场……但现在,在这种严峻的关税形势下,北京可能希望将自己定位为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同时平衡美国的影响。”
独立中国经济学家谢国忠同意特朗普的关税使三方自由贸易协定更有可能。然而,他怀疑这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发生。
他表示,“日本和韩国基本上是美国的盟友……如果第三方可以命令你卖什么和不卖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