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北京在太平洋部署50个军民两用设施扩张军力 (图)

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4月14日刊登文章〈中国军队如何悄悄掌控太平洋〉,报道台湾、新西兰、捷克等合作计划的报告示警,中国透过“一带一路”政策至少已在太平洋地区部署50个军民两用基础设施,意图扩张军事影响力。



《新闻周刊》引述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一逵的研究,确定其中39个活跃节点(active strategic nodes),该周刊额外发现11个,总数至少50个,投资额约35.5亿美元,包括来自中国政府、银行、区域开发银行和各地直接与间接与各洲的直接和间接赠款和贷款。

《新闻周刊》指出,这些节点分布在11个太平洋岛国,约占太平洋岛国论坛18个成员国的三分之二,其中26个是机场建设项目,杨一逵认为至少12个机场可容纳中国最大军用运输机;这些项目看似民用,实际是绵延约3,000英里的“战略节点”,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到萨摩亚。

杨一逵4月14日在美国《The Diplomat(外交官)》期刊发表〈中国在太平洋的军民两用基础设施〉研究报告示警,中国透过开发建设港口、码头、渔业、航空枢纽和资讯通讯技术网路等军民两用基础设施,将其军事野心嵌入太平洋岛国“一带一路”倡议计划。

杨一逵在报告中指出,有9个港口和码头、2个渔业设施、17个航空项目和14个ICT基础设施与中国企业有关,其中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与国防部门有关。这些资产伪装成民间投资,同时增强解放军的行动能力。它们可能在从和平到战争的过渡时期被武器化,促使中国实现其战略目标。

杨一逵文中分析,中国避开审查,中国承包商与国防实体之间的关联引发了更多担忧,例如敏感地理空间资料可能直接流向北京。中国“正常化”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利用隐藏的两用基础设施增强其指挥、控制、通信、电脑、情报、监视、侦察、杀伤链能力;2024年,北京在太平洋试射了一枚洲际弹道飞弹。中国与斐济、萨摩亚、吉里巴斯和库克群岛等太平洋国家的海底采矿计划,拓展了有助于潜舰导航的水下机器人能力。

杨一逵指出,今年二月,解放军在塔斯曼海举行实战演习,几乎没有任何预警,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相关地区措手不及,导致空中交通中断三天。中国海军预计今年将拥有400艘作战舰艇,到2030年将达到425艘,其活动范围日益超出第一岛链,延伸至第三岛链甚至南美洲。

杨一逵论文指出,如果中国巩固对这些战略节点的控制,它可以操纵贸易流动,扰乱全球市场,并对区域和全球参与者施加政治压力。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去年四方安全对话(Quad)高峰会联合声明提到,美、日、英、澳要协助西南太平洋国家建设海底电缆。

沈明室说:“你如果不帮他兴建,中国就会帮他兴建,就全部被中国掌控。这海底电缆有助改善西南太平洋国家通讯跟网路的建设,让他们更依赖澳大利亚、美国,不会通通靠向中国。”

沈明室指出,杨一逵的报告突显中国的势力已不是往西或周边而已,已经往东、向南,到了西南太平洋。如果西南太平洋这些国家全部被中国掌控,对澳大利亚和美国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沈明室说:“美国不只连结澳大利亚,也连结日本、印度、法国。去年中国二艘军舰到澳新演习就知,他们不会从中国直接航行去那里,可以直接找西南太平洋岛国、港口停靠,或未来兴建成海外军事基地部署更多兵力、弹药、武器,对区域影响力更大。”

沈明室提到,它在西南太平洋参与兴建很多港口、跑道,目的是将来其远程兵力可投射到当地,另作为中继基地,压迫澳大利亚、美国等。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钟志东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表示,中方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钟志东说:“中国插旗南太跟美国叫板,特别是美国传统视为美国后院的南太国家,也充份展现中国对外扩张主义的作为,不是嘴巴说说。它在南太国家做这些,不排除在平时、战时可能搜集美国和其他盟邦部队部署的情报。至于驻军解放军军力投射,还有一段距离待观察,除非彼此有军事安全的协议才有可能。”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