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2月6日,一艘自得克萨斯州出发、载着6.9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抵达中国福建。此后,两国之间再没有进行过液化天然气运输。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艘自美国出发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驶离美国后,未能在2月10日中国征收15%关税之前抵达,因此中途更改目的地,最终抵达孟加拉国。
此前为反制美国对华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国自今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对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随着美政府又抛出所谓的“对等关税”,中方4月4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报道指出,中国对美国LNG关税已经升至49%。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天然气对中国买家来说将不再具有经济效益。报道还认为,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或加强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
此外,美国和墨西哥正在进行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终端大规模扩建项目,而中国停止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可能会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这将产生长期影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天然气专家索菲·科尔博表示,“我认为,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商再也不会签订任何新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合同了。”

数据显示,中国已暂停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 彭博社制图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买家和卖家。数据显示,美国2024年LNG出口量达到8690万吨,较2023年增长2.8%。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LNG进口量达7132万吨。
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令双方开始在液化天然气领域“脱钩”。报道提及,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份额相对较低。去年,中国仅有6%的液化天然气来自美国,低于2021年11%的峰值。
但根据船舶追踪公司Kpler数据,多家中国公司此前已经签署了13份从美国终端购买液化天然气的长期合同,其中一些合同期限为2049年。此类长期交易对于在美国启动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至关重要。目前,进口商试图重新谈判合同,以应对美国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关税成本。
Kpler分析师吉莉安·博卡拉表示,她认为,中美两国之间没有理由在短期内重启液化天然气贸易。她进一步称:“经评估,我们认为中国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承受这些货物的损失。”
彭博社日前也报道称,面对不断上涨的关税成本,中国买家不愿意和美国卖家签订新协议,而是寻求从亚太、中东等其他地区采购液化天然气。
今年3月,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能源发布新闻稿,宣布和中国华润燃气公司签署了一项长期LNG销售协议:自2027年起,伍德赛德将在15年内每年供应约6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是该公司首次以独立公司身份与中国客户签署长期销售协议,也是华润燃气首次签订为期15年的LNG采购合同。
《金融时报》认为,中国还可能会加大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进口。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卡塔尔。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数据称,2024年,俄罗斯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增长3.29%,达830万吨。
此前,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我国天然气的供应渠道多元,并不单一依赖于美国。
中国正致力于提高国内天然气的产量,以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与此同时,从煤炭到可再生能源,再到从俄罗斯陆路输送的天然气等更为廉价的替代能源,正在削弱中国对海运天然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