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机场集团董事长因为涉嫌饭局后强奸一位女性被刑拘。我上微博看了一下新闻后的网友评论,实在让人惊讶,大部分都是支持他的。那些男性,普遍认为是女性在诬陷或者设套。
受害者让人同情——但是受害者是这位犯罪嫌疑人。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舆论也大致如此。那些男性似乎在悲愤地质问:不同意发生性关系,收高彩礼干嘛?看上去他们认为,彩礼就是在买卖人口,女方接受了彩礼,就没有理由说“不”。
法理上的讨论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却不是舆论关注的重点。我注意到的可怕现实是,网上存在一种普遍的对女性怨恨。
网上流传的截图文字显示,甚至有男性律师在对受害的女性破口大骂,甚至诅咒她,“一辈子没有男人问津”。这真真让人吃惊。怨恨让人失态——也许是让他们恢复成本来面目,抛下假惺惺的外衣,露出“真我”。

他们甚至失去了基本的教养。漫长的受教育时代,没能教会他们像一个文明人一样说话。或者,在面对“不听话的女性”的时候,他们暴露了本来面目。
为他们叫好的大有人在,看一下微博上的评论,谴责女性受害者言论竟然占大多数。
奇怪的怨恨,而这种怨恨背后可能是一种恐慌。男性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了,女人正在试图掌握自己的身体和命运,她们不再“听话”。
即使在山东和河南这样传统的地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春节回家我听说一些离婚的案例,“男方阵营”目瞪口呆。老一辈的人也指指点点,认为现在的年轻女性很难把握,“她们说走就走了。”
山东一地传出“上班首日离婚排队”的新闻,官方辟谣说是假消息,“网上的图片只有一张是我们这里的。”他们没有解释,自己这里的离婚率是否大幅上升。
我观察到的事实是,在河南乡村,离婚正变得普遍,而且不再有道德含义。这是可贵的进步。很明显,年轻女性更自信了。在镇上奶茶店,两个女孩在守店,来消费的小伙子们规规矩矩,非常礼貌。
如果说中国社会还有一点进步,那就是体现在这方面。
因此,这种普遍存在的“男性恐慌”,就很耐人寻味。中国女性的进步,到了威胁男性地位的地步了吗?
机场集团老总和大同那位男性,确实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认为自己享有某种权力。前者是行政权力,而后者则是以为自己花彩礼后就享有对女性身体的支配权。他们大吃一惊,只不过是发现世界已经不再像他们想的那样。
有人在讨论“性别政治”,似乎女性已经过头。但是,她们只是刚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已。恨意和恐慌,反映出中国男性普遍的无能,不仅是“性”方面,也包括如何面对权力和变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