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等到了中国对外出口客机的时代
C909就是原来的ARJ-21支线客机,也是国产客机的试水之作,在2017年7月投入运营。目前除国内运营约160架之外,印尼翎亚航空在两年前就购入使用,并从去年10月开始,执飞从美娜多到广州的国际航线(两地直线距离超过2600千米),今年初更是创下单日运营15.88小时的超长纪录。
此外,老挝航空也在今年3月末开始运营C909。越捷航空(越南第二大航空公司)在4月初,就下单湿租(整租飞机、飞行员和保障体系)2架C909,15日越南政府正式给予中国商飞适航许可,只要C909这次租用表现出色,后面下单问题不大。

▲ARJ-21在去年正式更名为C909
算上新入场的马来西亚,国产客机很明显在进军东南亚市场,尽管目前出口数量并不多,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在为C919铺垫,加拿大庞巴迪的例子已经证明,这种干线客机才真的决定生死。作为早年的支线双雄之一,庞巴迪本来凭借CRJ系列活得很滋润,于是在十几年前决心大干一场,投入近百亿美元推出CS系列干线客机,准备和空客、波音三足鼎立。
结果在刚出结果时,被空客和波音联手精准狙击,倒在黎明前夕。

▲庞巴迪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干线客机的地狱难度
因为对波音恨得咬牙切齿,所以庞巴迪最后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把CS系列50%的股份卖给了空客,后者将其更名为A-220大卖数百架,甚至主营的CRJ系列也受牵连停产。原本蠢蠢欲动的巴西航空(其生产的E系列支线客机至今仍然畅销),彻底熄了心思,老老实实耕耘支线市场。在俄罗斯客机已经不可能大规模出口的情况下,全球只剩下中国商飞还没放弃。到今年2月,C919共交付16架,商飞正准备将年产能提升到50架——这已经超过当年庞巴迪CS系列的巅峰成绩,前不久加拿大给C919发适航许可时,心态恐怕也有些复杂。

▲C919承载了中国航空进军民用市场的希望
而就在C919准备大举进军国内市场之际,波音一方面因为美国关税政策而成本骤增,产能和交付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波音向中国市场交付客机也已经实质性暂停——C919的竞争压力锐减。算上C909在东南亚攻城略地,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不为过。
而一旦C919的产能涨上来,看起来数量惊人的上千架订单,也就是十几年的事情。而除了上千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外,C919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夯实了中航工业的基础。

▲C919对整个中航工业都至关重要
这两年国内在军用航空领域进展极大,但受种种限制,很多技术实际上都浪费了,这在经济上很不划算,也非常不利于长期发展,而C919恰好提供了优秀的使用平台。
比如说,生产运-20的中航西飞,其实就是C919最大的机体构件供应商;中航沈飞也参与了部分零部件的制造;洪都航空在部分特种材料加工领域技术非凡,同样是C919的供应商之一;就连以直升机业务为主的中直,其实也分担了一些业务。从技术上来说,这种“军用需求带动技术发展,民用设备量产普及”,是顶尖工业领域最理想的模式。

▲中国商飞还在规划更远大的目标——C929
其实为C919准备的国产CJ-1000J发动机,也有差不多的情况。其背后的一串供应商名单,个顶个地眼熟——先进航空发动机背后的巨额投入和顶尖技术,也确实需要在民用市场大展身手,才能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