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ll Matsud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特朗普总统承诺已久的对华贸易战上周才正式打响,但他已经搞砸了。
特朗普和他的马屁精们吹嘘他交易的艺术。因此,他们大概熟悉一些商业谈判的基本原则:有一个明确的可实现目标,了解对手的痛点(并且不要暴露自己的痛点),确保不要咄咄逼人地把对手逼入绝境、搞得他们别无选择,除了坚决对抗和报复之外别无选择。
特朗普似乎忘记了这些事。他对中国的关税战考虑不周,执行得很业余,现在已经失控,威胁到世界贸易,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全球形象。而且现在还远不能确定他最终会取得胜利。
特朗普的主要问题在于,他和他的团队显然(而且是错误地)认为,中国急于保护其对美出口,肯定会顺从他的意愿。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2024年达到4380亿美元。在当前中国国内消费需求疲软、投资乏力、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之际,特朗普征收的惊人关税以及北京相应的报复措施将会造成伤害。但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相比,中国如今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来坚守阵地。
经过多年的贸易紧张局势、关税和普遍脱钩,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紧密。许多美国公司都将制造和采购转移到其他国家,减少了在中国的业务。2017年,在特朗普开始征收关税之前,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有21.6%来自中国。去年,这一比例降至13.4%。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产品和零部件在到达美国之前改道第三国,这是特朗普政府希望堵上的一个漏洞。
但中国一直在使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去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价值与十年前大致相当;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此期间大幅增长。中国也降低了对贸易的总体依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6年的36%下降到2023年的19.7%。
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为与美国的贸易对抗做准备,一方面加强国内的舆论引导,一方面将技术自给自足、经济安全和产业升级居于优先位置。近几个月来,中国采取了进一步措施来提振经济、促进国内消费,并再次重视国内领军的民营企业家——近年来,随着政府更多地追求国家主导的产业发展,这些企业家的活跃程度和知名度有所下降。
到目前为止,先退缩的是特朗普。上周,他宣布将对其他国家征收的高额“对等”关税暂停90天,此前这些关税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暴跌,以及美国商业巨头公开质疑总统的做法。他承认自己因为投资者“急躁”而退缩,这是不明智的做法,这表明如果与中国的对峙持续下去,他可能会再次动摇。
中国政府有一系列政策工具可以用来缓解长期贸易战的痛苦,其中包括价值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国家资金,这些资金可以迅速注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但随着美国消费者感受到通胀上升的刺痛,投资者看到自己的股票投资蒙受损失,首席执行官们看到商业前景变得黯淡,特朗普的谈判地位将日益削弱。
中国领导人显然不像特朗普那样容易受到国内压力的影响。这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艰难时期,在这个民族的心灵中嵌入了一种忍耐和坚韧的能力。有个词叫做“吃苦”,如今的中国年轻人已经习惯了比前几代人更舒适的消费生活,但吃苦的能力仍然很强。
我祖父母那一代经历了战争、饥荒和社会动荡而变得坚强——这些记忆一直流传下来,对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记忆犹新。我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还没有达到目前的繁荣水平。小时候,我和父母住在一个狭窄的、大约只有20平米的单间公寓里;与其他20多个家庭共用厨卫区域。我们家还被认为比大多数家庭的条件要好。
我认识的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表示担忧,只是对美国感到恼火,并且完全支持中国领导人坚持下去的决定。在公众眼中,特朗普的攻击只是证实了官方多年来的警告——中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中国和美国都在努力改变各自的经济模式。中国生产太多,希望转向更多消费;美国消费太多,想要更多生产。这两种转变都很棘手。但对于习惯于吃苦的中国人来说,转向减少生产、增加消费,要比美国这样以消费为中心的经济体向相反方向转变容易得多。
特朗普表示,北京对他的关税进行报复是“错误的”。但他让中国别无选择;示弱只会给他这样的恶霸壮胆。他的关税导致的全球需求严重下滑无疑会影响中国经济。但他不应该坐等北京打来请求达成协议的电话。习近平可以稳坐钓鱼台,把任何经济困难都归咎于特朗普。
特朗普粗鲁、不稳定的做法没有让他更接近实现他那些模糊不清的对华贸易目标。他的做法增加了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并使中国看起来像一个更稳定、更可靠的经济伙伴。
所谓交易的艺术,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