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得抓住机会”(图)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资产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之际,中外企业越来越热衷于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支付结算。

据香港《南华早报》21日报道,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杨长江表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加剧美元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机会。他指出,近期美国国债市场波动性飙升是一个“分水岭事件”,同样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机会”。

20日,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举行《跨境人民币观察》2024年第四季度问卷成果展示交流会,同时就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进行探讨。

根据发布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逾六成(约68%)的受访企业存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过半(53%)的受访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外汇交易。除美元外,约三成企业报告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份额超过50%,超六成的企业报告其人民币结算份额超10%。

其中,外资企业成为亮点。数据显示,外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使用率从68%升至77%。



2024年,企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使用率稳步增长 国际货币研究所报告


谈及原因时,近七成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是出于对“资产安全性”的考量,近半数企业是为了优化“风险配置”,还有不到四成认为人民币“收益可观”。

当被问及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的主要风险和困难时,有40%以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贸易伙伴不愿意使用人民币”。一些受访企业还指出了人民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障碍,包括可兑换性问题、资本管制以及易受外部影响的问题。

同时,国际货币研究所对2024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测与前三季度的结果一致,计划增加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比例从第二季度的约21.5%上升到第四季度的约23%,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近24%。

国际货币研究所总结认为,2024年,计划增加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占比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同时,美元仍占主导地位,且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份额,与人民币形成竞争态势。

《南华早报》援引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称,今年3月,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地位,占比为4.13%。同时,美元则占据最大份额,占比达49.08%。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18%,而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7.8%。

在上述报告发布之际,美国股市持续动荡。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冲击,过去两周,美国国债出现恐慌性抛售,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涨0.5个百分点。中美贸易紧张持续,加剧了人们对中美“脱钩”及全球经济日益恶化的担忧。

“近期美国国债市场波动性飙升,是一个分水岭事件。”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杨长江表示,与以往的动荡时期不同,这次全球资本没有流向美国。

杨长江进一步指出:“我们过去认为,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但现在的重点转向人民币能否作为避险资产。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同样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全球货币体系可能进一步多元化,这将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涂永红建议通过使用数字人民币扩大跨境支付。她还指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在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共同加强与邻国在产业链上的合作。

近来,国际贸易战风险加剧,特朗普关税政策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形势更为严峻。短短数周内,美国政策混乱已经重挫数十年来人们对美元这一世界储备货币的信任。



美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 《纽约时报》制图

“(外界)对美国资产的信心随之被动摇。”路透社4月11日报道称,中方出台多轮反制措施后,虽然美国股市最终以收涨收盘,但避险资产黄金在交易期间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美元汇率走低,美国国债市场抛售潮加剧,这都表明市场对美国市场缺乏信心。

美国《纽约时报》也指出,美国国债以美国政府信用作支撑,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全球最安全、最稳定的市场之一。然而,美债市场的表现相当异常。因为通常在金融市场不稳定时期,投资者会涌入美债避险,从而推高债券价格,拉低收益率,而近日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种种情况,实际上正在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整个基础构成挑战。”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外汇策略主管阿特里尔分析道,“几乎在一夜之间,美国似乎失去了避险属性。”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