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盒效应”出现了!它预测经济准得可怕(组图)

办公室冰箱,被午餐饭盒挤爆了!比起往年,现在有更多上班族选择自带午餐,而这,竟然还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经济指标?



曾经热闹非凡的午餐外食时段,如今却悄然变冷。消费者分析机构Circana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美从餐厅和其他餐饮场所购买的午餐数量较上年下降了3%,降至195亿份——这一数字甚至比2020年居家办公鼎盛时期还要低。与此同时,打算在家吃或带到办公室的杂货店食品购买量却上升了1%。



许多员工表示,他们根本负担不起外出就餐的费用。视频会议公司 Owl Labs 对 2000 名美国全职员工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24 年混合办公员工的午餐平均花费为 21.06 美元,高于 2023 年的 16 美元。

在最近的 LinkedIn 民意调查中,约 4,250 名受访者中 71% 表示,他们已下定决心要更频繁地自带午餐上班。



布法罗附近的律师贝瑟尼·肯尼迪说,她以前每月在工作日午餐上的花费高达500美元。然而,日益攀升的生活成本,包括飙升的房产税,让她不得不重新考虑这笔开支。

如今,她每周只允许自己外出就餐一次——而且必须是她真正想吃的东西。其余时间,她带着预制餐点,比如配有玉米、豆类、奶酪和玉米片的西南风沙拉,或者从当地Aldi超市购买的三种奶酪烩通心粉。

虽然省钱让她感到满足,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开始感到无聊了。"



这种午餐习惯的转变,对那些围绕办公区域生存的熟食店、咖啡馆和其他餐饮店构成了生存威胁。这些商家在2020年疫情封锁期间已经历了一场"末日浩劫"——数千家店铺永久关闭,其他店铺则依靠外卖勉强维持了数月。

波士顿市中心联盟主席迈克尔·J·尼科尔斯表示,在波士顿市中心,大多数全服务餐厅在疫情后还没有恢复午餐服务。

"我们的人流量仍未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尼科尔斯说。他补充道,该联盟正密切关注新关税和经济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人们光顾快餐厅的频率。



为了吸引更多午餐顾客,餐厅和当地商业发展团体正在加紧努力。2022年在波士顿市中心开业的High Street Place美食广场会举办"疯狂三月"和美国大师赛等体育赛事的观赛派对,以吸引更多白天访客。高级市场经理劳伦·约翰逊说,该美食广场还推出了在线订餐系统,让顾客可以避开午餐高峰期的长队。

自带午餐的浪潮背后,折射出的是普通人面对经济压力时的生活调整。当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不断攀升,而工资却原地踏步,人们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节约空间。



午餐,恰恰成为了最容易"开刀"的对象。

这种转变,在宏观经济学家眼中,是消费者信心下滑的明显信号。当人们开始从小处节约,意味着他们对未来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正如经济学家常说:"当普通人开始计较每一分钱时,经济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然而,这一现象也并非全然负面。对个人而言,带午餐不仅省钱,还可能更健康。对社会而言,减少一次性餐盒使用、减少食物浪费,也是环保的选择。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消费主义退潮、理性消费回归的标志。



回望历史,经济起伏本就如同潮汐,有涨必有落。当前的"午餐经济学"或许只是更大经济周期中的一个缩影。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论是选择精打细算地自带午餐,还是偶尔"犒劳"自己享用一顿外食,都是基于个人经济状况的理性决策。而这千千万万个体的选择汇聚起来,最终勾勒出整个经济的轮廓。



当打工人们打开冰箱,取出那个装满家常菜的保鲜盒时,不仅仅是在解决温饱问题,还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定义这个时代的经济景观。

至于经济是否会因为更多人带饭而崩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济体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且富有韧性,它会随着人们行为的改变而调整自身,最终找到新的平衡点。

每一次危机,也都是转型的契机。

Ref: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more-people-bringing-lunch-bad-110000142.html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