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政府又不断挥舞“关税大棒”,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巨大混乱和不确定性,引发美国国内舆论和国际舆论担忧。回溯历史,美国政府曾多次试图通过提升关税来缓解财政赤字,摆脱经济困境。
这些动作是美国应对内外挑战力不从心的战略选择,这是否意味着它将由全球干预转向区域割据和选择性参与国际事务?实施战略退守后,美国将立足于绝对控制北美,在欧洲做减法、在印太做加法,这是否预示着国际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

顾客在美国纽约市一家服装店选购服装(2025 年 3 月 28 日摄) 郭克摄
文 | 师冠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1
战略退守
号召将美国利益置于首位的“美国优先”政策不仅是特朗普的最大标签,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拜登的施政。拜登团队认为,美国必须先强化自身才能有效领导国际事务。为此,拜登在2021年上任首年便推动并签署了基础设施投资法案,该法案旨在提升美国竞争力、创造就业机会,拟投资约1.2万亿美元以加强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美国优先”更多着眼于美国国内政策,那么其第二任期的“美国优先”已开始深刻重塑美国的军事与外交政策。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多次抨击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援助和美国的海外军事介入。2025年发表总统就职演说时,他将“结束战争”“不卷入战争”作为执政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再次入主白宫后,他迅速拉近美俄关系,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对欧洲和乌克兰加大施压以尽快结束战事。
在许多人看来,这些举动标志着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美国不愿继续承担“全球发达民主国家领导者和保护者”角色,质疑跨大西洋联盟对美西方繁荣安全的基石作用,欲在多层次、多方面实施战略退守。
在军事部署上,美国正调整其全球军力布局。2020年,特朗普下令从德国撤走9500名美军,并将留驻德国的美军人数上限设为2.5万人,此举被解读为“大大削弱美国在北约保护伞下对欧洲防务的承诺”。2025年,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媒体再曝特朗普正考虑从德国撤走几乎全部美军,并将部分美军转移至匈牙利和亚太地区。
在责任分摊上,转嫁责任成为美国战略调整的重要特征。近年来美国持续施压北约其他成员国,要求后者军费开支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减轻美国自身的防务负担。特朗普甚至多次要求其他成员国将这一比例提高至5%,并称“不确定美国是否应该为北约花费任何费用”。
如今美国减少对欧洲的安全投入,与19世纪末英国的战略调整颇为相似,本质上都是战略撤退。
当时,英国面对德国、法国等国的崛起,一方面感到经济竞争压力加剧,一方面国内资源捉襟见肘,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最终,英国逐步让出全球霸主角色,将战略重心缩至欧洲和英联邦。
2
结构性困境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正以自我怀疑的态度重新调整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这种战略退守的根源在于其国内的结构性困境。
首先,美国的财政压力正持续增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5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逼近1.9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2%,预计到2035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提升至2.7万亿美元,未来十年美国财政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其一,美债利息支出已成为美国政府预算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2024财年,美国政府偿还美债利息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约1.1万亿美元,创下15年来新高,较上一财年增加了254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29%。美债利息年度支出约占GDP的3.93%,为1998年以来新高。考虑到美债现有规模,即使未来美联储降息,美债利息负担依然十分沉重。长期来看,美债利息支出迅速增长会对教育、交通、研究和发展等领域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进而对美国未来竞争力造成深远负面影响。
其二,美国过高的国防开支造成了其沉重的财政负担。2024财年,美国国防开支达8860亿美元,超过中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军费的总和,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约占全球军费总额的40%。在美国国债总额屡创新高的情况下,拜登依然选择在2025财年联邦政府预算草案中继续提升国防预算,引来美国民众强烈不满。特朗普等人则十分反对“美国花钱保欧洲平安”,他们认为美国比北约其他成员国承担了更多军费却毫无回报。
其三,未来数十年美国老龄人口的增速将明显快于工作人口的增速,将给美国财政带来持久压力。2022~2050年,美国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将有2400万人步入老龄阶段,而年龄在20~64岁的工作人口仅将增加1800万人。随着美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社会保障和医疗等刚性支出将不断增加。
其次,美国债务雪球不断膨胀,正使美国的金融体系接近爆雷边缘。20年来,美国避免财政崩溃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提高债务规模。美国两党对美债规模实质上的放任,早已引发全球投资者的警觉。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等机构表示,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状况,它们已“不太愿意”购买长期美国国债。投资者对美债失去信心,将导致美国政府借钱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这将引发美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崩盘。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和金融风险,美国各界越来越倾向于支持“美国优先”和战略退守。美国《纽约时报》2025年1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受访者中约有60%的人希望美国减少对海外问题的关注,他们希望美国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其中,希望美国从全球事务中抽身的共和党人占比高达75%。美国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7%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的财富和实力意味着美国有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
美国从全球事务中抽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准备放弃“占了美国便宜”的欧洲。表面上看,是美欧在防务责任、关税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分歧,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美国在困境之下选择了战略退守。
3
退守到哪里
当前美国战略退守的实质是从全球干预转向区域割据和选择性参与。对内是集中力量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对外是不再追求全球范围内的绝对军事存在,转而寻求在重点区域中对自己的盟友挥刀子,并根据利益优先级决定对全球事务的介入程度。
对内,美国战略退守后将进行一系列改革以重回“镀金时代”。当前特朗普政府正大力解决非法移民问题、推进政治和文化改革、降低民众生活成本、推动制造业回流,这既是为了部分扭转拜登政府的政策、体现和巩固共和党的优势、塑造共和党党内政治信仰,更是为了实现特朗普心中的美国复兴。
对外,美国的战略选择是暂时放弃全球扩张,着眼于夯实北美区域霸权。
再度当选总统后,特朗普在国内外多个场合数次对加拿大发出“合并”呼吁,声称加拿大可成为“美国第51州”;以“需要格陵兰岛来维护国家安全”等为由,对丹麦的格陵兰岛提出领土诉求;签署行政令,把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多次声称巴拿马运河是所谓“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并扬言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让巴拿马“归还”该运河……
特朗普的一系列举动表明,如今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点就是谋求区域绝对控制、夯实“北美小霸权”——对于美国来说,如果不能战胜“竞争对手”,称霸一方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许它还可以在坐拥北美的同时把手伸向欧洲和南美。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盟友,包括加拿大、丹麦、乌克兰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及欧洲、韩国、日本等与美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将不得不面对美国举起的镰刀,或将被迫与美国达成部分交易,承担美国谋求区域割据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实施战略退守后,仍将根据利益优先级选择性干预全球事务,尤其是,将继续紧盯“关键区域”——它将“在欧洲做减法、在印太做加法”。
近期,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了夏威夷、关岛、菲律宾和日本,与菲律宾领导人就安全议题进行会谈,并参加了硫磺岛战役80周年纪念仪式。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说,这次访问“正逢美国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在前所未有的合作基础上,努力加强区域安全之际”,美国“将推进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愿景”。随着美国更加聚焦亚太,大国博弈与亚太安全形势将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