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首例五胞胎年满24岁,站在人生新起点。
他们的母亲王翠英回首往昔,五味杂陈,一句“如能重选,我选择一个也不要”,道尽背后无数艰辛。
2001年,生活在河北小县城的王翠英和丈夫缴宝存,日子平淡温馨,虽不富裕,但夫妻相互扶持,满是烟火气的温暖。
怀孕的消息传来,王翠英满心欢喜,即便家境普通,对新生命的期待仍让她感到慰藉。
然而,怀孕初期的一次例行检查,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彻底打破了生活的宁静。

医生告知她,腹中并非一两个孩子,而是四个!
这消息如雷贯耳,让王翠英瞬间陷入深深忧虑。
县医院医生直言,她的身体难以承受多胎压力,且以家庭经济状况,抚养四个孩子将是无比艰巨的挑战,建议她前往北京专业医院进一步检查,并考虑减胎手术。
怀揣着忐忑与不安,王翠英带着丈夫的陪伴与医生的叮嘱,踏上前往北京的大巴。
北京妇产医院规模庞大、人来人往,嘈杂严肃的氛围让王翠英心生敬畏。
可更令她崩溃的是,经进一步检查,她腹中竟不是四胞胎,而是极为罕见的五胞胎,概率低至六千万分之一!
医生严肃提醒,五胞胎孕育全球范围内都风险巨大,孕期面临流产风险,且此时已错过减胎最佳时机,贸然手术不仅成功率低,还可能危及她的生命。
面对命运这般残酷安排,王翠英内心挣扎犹豫。

但最终,母爱的本能让她选择接受命运,留下这五个小生命,无论未来风雨如何,她都决定扛起作为母亲的责任。
在丈夫的安慰鼓励下,她坚定了信念,勇敢迎接挑战。
随着孕期推进,王翠英的身体不堪重负。
严重孕吐让她吃不下东西,刚吃一点就呕吐不止,可为了五个孩子能吸收足够营养,她强忍着不适,努力多进食。
夜晚,腹部因胎儿重量异常隆起,平躺成了奢望。
为避免压迫胎儿,她只能用膝盖和手肘支撑身体,以跪姿艰难入睡。
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换姿势,彻夜难眠,独自承受着身体的疲惫与对孩子的担忧。

怀孕五个月时,五个孩子顽强地在腹中生长,让医生们惊讶不已。
到了第六个月,北京妇产医院为她安排特殊护理。
经多次会诊,考虑到胎儿发育会加重她身体负担,医生决定七个月时提前为她分娩。
2
2002年3月4日,决定命运的时刻来临。
医院派出三十多名专家和护士,组成五个手术小组,全力保障这场特殊分娩。

手术室内,灯光通明,仪器闪烁,医护人员紧张准备,王翠英静静等待。
随着手术推进,五个孩子先后呱呱坠地,中国首例完全存活的五胞胎诞生,可这只是艰难旅程的开始。
由于孩子早产,身体虚弱,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健康问题接踵而至。
出生不到五天,老二就被查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是一种对婴儿极为危险的疾病。
医生告知,若不立即手术,老二最多只能再活六个小时。紧急关头,王翠英果断决定手术。
幸运的是,手术顺利,老二成功渡过难关。

但这仅仅是个开端,之后五个孩子陆续出现黄疸、呼吸问题和心脏小病症。
王翠英几乎天天在医院和家之间奔波,精心照料孩子,每隔两小时就要给孩子喂奶,和丈夫每天只能睡几小时,重复着喂奶、换尿布、哄睡等琐碎疲惫的工作。
经济压力也如潮水般涌来。孩子们住院治疗费用高达30万元,即便医院给予补贴,仍有10余万元需自费。
为凑齐费用,王翠英和丈夫掏空积蓄。
出院后,五个孩子的日常用品和营养费用又成了沉重负担,经济重压让这个家庭摇摇欲坠。
为补贴家用,缴宝存背井离乡,前往浙江打工,每月寄回微薄工资,勉强维持家用。

就在王翠英一家艰难支撑时,2006年,北京一家教育机构负责人程淮听闻他们的情况,伸出援手,承诺资助五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教育费用。
这如雪中送炭,让王翠英一家得以喘息。
她带着孩子前往北京,在程淮帮助下办理了幼儿园入学手续,自己也在北京找了份保洁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孩子上学,再骑着三轮车去上班。

北京生活成本高,她月收入400元,一半要付房租,日子过得紧巴巴,几乎不给孩子买零食,饮食也极为简单。
每当听到幼儿园老师夸孩子吃饭干净,她既欣慰又心酸。
3
2008年,命运给了这个家庭一次转机。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五胞胎因“福”字取名和特殊身份,受邀作为最小的奥运火炬传递形象大使。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出现在公众视野,社会上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给家庭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

2017年,孩子们初中毕业,程淮的资助结束,王翠英带着孩子回到河北老家。
可命运并未就此放过他们,缴宝存因长期劳累病倒,不久后去世,家庭陷入更深困境。
孩子们想退学打工分担重担,却被王翠英坚决拒绝,她坚信教育能改变孩子命运,咬牙独自承担起家庭重任。
高中阶段,孩子们每人每月只有300元生活费,生活艰苦朴素。
他们常常合伙买一个馒头、一份菜分着吃,在学校帮助下,才得以安心读书。
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中狭小房间一同学习,相互照顾,大女儿早起叫醒弟弟妹妹,一起做家务、分工学习,共同克服困难。

2020年,五胞胎迎来高考。
走进考场那一刻,他们想起母亲的辛苦和家庭的艰难,深知责任重大。
高考结束,四个孩子考上本科,收到录取通知书,老二则决定放弃学业,踏上工作岗位,分担家庭经济压力。
面对大学学费,孩子们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打工攒钱。老五经同学推荐去北京当保安,包吃包住,每月能攒4000元,暑假打工两个月就能凑够学费。
其他兄弟姐妹也纷纷找兼职,在餐厅当服务员、做收银员、做手工制作,努力为家庭减负。

上了大学,四个孩子依旧勤俭节约,将生活费控制在最低限度,一日三餐简单朴素,常以学校食堂为主。
虽身处不同学校,但他们联系紧密,遇到问题相互帮忙。
老二在老家附近努力工作,每月节省开支寄钱回家,成为家庭坚实支柱。
王翠英则留在老家,继续辛勤工作,供养孩子们的学业和生活。

如今,五胞胎已逐步迈向独立,用努力回馈家庭,承担生活责任。
王翠英面对媒体坦言,若能重来,宁愿不要孩子,只因孩子们跟着自己受尽苦难。
可孩子们从不后悔,始终感恩母亲的付出。
没人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样,但只要认真生活,不辜负自己,生活就会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