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变味了:老外组团偷师,直呼中国好卷(组图)

4月24日,上海车展开幕第二天的中午,蔚来创始人CEO李斌正在展台上,亲自为到访客户介绍刚刚上市的电动小车萤火虫,并不时钻入车内讲解。但他身边除了客户外,围观者寥寥。一旁的销售说,老板已经在这里不间断讲解了一上午,“他太拼了”。

放在一年前的北京车展,这样的场景不可想象。当时,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像娱乐明星一样,所到之处无不被围堵得水泄不通,其他明星车企高管也四处串场,你来我往,掀起一波波流量热潮。



但在此次上海车展上,汹涌的流量已悄然退潮:雷军罕见缺席,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虽然现身,但话题度远不及去年,他投资的哪吒汽车也消失在车展。就连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陪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参观展台,一旁围观者也算不上多——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这两家自主品牌车企分列销售榜冠亚军。

另一个变化是,各个展台的人流量差距正在缩小。去年北京车展时,“顶流”小米汽车排长队的场景不再,集中于“蔚小理”的人气似乎被均摊了下去,奇瑞、长城等老牌车企,广汽丰田、一汽大众等合资车企,得益于旗下新能源车型密集推向市场,人流量不输新势力甚至有超越之势。仅从车展次日上午来看,理想汽车展台的人流量不及其对面的吉利银河。

在过去数年中,造车新势力借着新能源的东风一路狂飙。与传统车企相比,不少新势力车企的高管并非技术出身,也更有表达的能力和欲望。在此背景下,从2023年底开始,越来越多的车企CEO走到台前,通过直播等方式获取流量,雷军正是其中最瞩目的一个。

作为2025年开年第一场,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大型车展,上海车展拉开的是新一轮竞争的帷幕:行业洗牌仍未停止,淘汰赛还在持续,但与此同时,高管能带来的流量热度逐渐冷却,“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也在近日被敲响警钟,观众的注意力重回到车本身,车企需要思考接下来如何破局。

在上海车展上,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穆军就告诉腾讯汽车《远光灯》,CEO做直播,永远都不是好时间,高管最主要的工作是经营管理,把团队带好,把运营管好,把产品做好,把整个大方向把握好,而不是跳到前台。

他自我反问称,“我每一次直播,基本上会占我挺长的时间。我就在想,这个时间用于管理公司不好吗?”

21家车企品牌集体缺席,海外嘉宾组团式学习

“昨晚我巡馆,看完所有的展台,总结就是三个感受:第一个是‘眼痛’,第二个是‘腿痛’,第三个是‘心痛’。”车展开幕首日,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发布会上说,眼痛是因为今年奇瑞参展品牌、展品多,腿痛是因为奇瑞展区大,心痛是因为前两项决定了此次车展奇瑞花销高昂,但“这个钱花得值”。

此次上海车展上,奇瑞的确显示出跟以往不同的气魄,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等品牌连在一起,占到了所在展馆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尹同跃表示,此次奇瑞展区面积接近8000余平方米,亮相53款车型,邀请海外嘉宾和合作伙伴超过5000人,是参展品牌和邀请人数最多的一次。

一位接近奇瑞汽车港股上市的人士对腾讯汽车《远光灯》透露,奇瑞汽车于今年3月在港提交了上市申请,现正处于非交易路演的关键时刻,即寻找基石阶段。某种程度上,基石投资者可确定其发行价,此次奇瑞在车展上声势浩大,不乏为拉投资“打广告”的意味——按照港交所的上市流程,上市申请仅有半年有效期,这是其赴港敲钟之前最后一个大型车展。

车展向来是本地车企宣告“主权”的时间。去年广州车展上,比亚迪和广汽集团各自包下一个展馆,今年上海车展则轮到刚刚完成高层迭代的上汽集团。他们成为唯一包揽整个展馆的车企,展出了自主和合资全矩阵的十大品牌、百余辆新车。



参加一场车展所需花费并不低,产品和品牌集中曝光,也导致投入产出比并不显著。因此,参展与否、展台面积大小,往往能直观反映车企经营的冷暖水温变化。一位合资车企市场营销高管此前告诉腾讯汽车《远光灯》,从车企角度来看,车展投入产出比很差,几百万投出去,更多等于办了一场发布会,且看点大多集中在新能源车型上。

价格战未见休止,努力活下来的车企被迫开始精打细算,蔚来更是如此。

此次其将萤火虫和蔚来品牌共用一个展台,乐道则在二楼的另一个展馆内。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在次日的群访中透露,三大品牌原本计划布置成三个展台,但由于蔚来和萤火虫的销售门店合并,就将展台也合并了,而乐道跟蔚来品牌定位、用户端有区隔,但后续也将加强复用,提高经营效率。

就在上汽雄心勃勃上演“王者回归”一幕的同时,据腾讯汽车《远光灯》不完全统计,本次有21家车企品牌“常客”缺席上海车展,自主、合资、造车新势力、豪华品牌均涉及其中,包括捷达、启辰、雪佛兰、斯巴鲁、哪吒、现代、起亚、雪铁龙、合创、捷尼赛思、飞凡、威马、创维、远航、高合、极越、凯翼、Jeep、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和法拉利。

与往届不同,国产供应商正在车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此次车展上,华为旗下车BU、数字能源、鸿蒙智行各占据一个展台。除华为这样的“顶流”外,其他的动力电池、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等供应商也纷纷加入到车展队伍中来,此次参展的Momenta、小马智行等均是首次拥有单独展位,零部件展区面积也较去年广州车展大幅增加。



对此,长安福特CMO李月飞对腾讯汽车《远光灯》判断称,上海车展是个巨大的转折点,此前车展更像是展销会,面向国内市场开展新车和品牌宣传,这一届开始变得更加面向国际,参展观众中既有奇瑞、比亚迪、长安等车企邀请来的外国经销商,也有国外的供应链采购商前来参观零部件展区,气氛类似于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和法兰克福车展。

外国友人数量的大幅增加,也是今年上海车展的一个特色,甚至在开幕第一天,很多观众的感受是,车展上很多区域外国人的比例一度还超过了国人。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输出,上海车展终于有了国际味儿,我们的整车厂和供应链终于国际化了。”李月飞感慨道。

“智能辅助驾驶”急降温,车企高管连夜学习规范用语

2025年开年,当行业沉浸在“全民智驾”比拼中时,一场小米SU7事故,为智驾热潮泼了一盆冷水。4月16日,工信部紧急召开监管闭门会,并强调称,“车企必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由于此次指令距离上海车展开幕仅剩一周时间,这无疑打了主机厂和智驾供应商一个措手不及。

4月18日,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发布会上无奈称:“今天叫‘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昨天晚上之前还叫……不讲了。”

在4月22日的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发日上,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姜海鹏发言透露称,自己参加最近两次监管会议,“会议内容非常严肃,给我们触动很大。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智能驾驶的语料库,对外输出的物料和对内传达的名词必须在语料库里面进行选择,不能创新,一定要给消费者和从业者加以规范”。

他坦言,大家确实意识到了组合辅助驾驶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类似于功能机向智能机迭代,没有这些配置和功能,消费者就没有兴趣,但当然还没有达到全场景安全可靠的程度,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台阶和爬坡的过程,如何理性走完过渡阶段,“这给了我们很多教训和警示”。

有趣的是,此次上海车展上,车企言必称“智能化”,但安全性被提升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如何宣传自家智驾水平的同时,又不失用词规范化,显然成了车企的必答题。

腾讯汽车《远光灯》了解到,一位南方车企豪华品牌高管动身去车展前,身边的秘书为他做了重点提示:“对外沟通发言中,不要用‘智能驾驶’、‘自动’、‘智能’、‘智驾’、‘接管’等词语,统一用‘组合驾驶辅助’。”

造车新势力也是如此,4月23日,理想汽车发布全新L6“智能焕新版”产品。一周前,该车型版本还名为“智驾焕新版”。

与此同时,作为智驾领域头部玩家,在车展开幕前一天,华为车BU如约举行智能技术大会,但在提前录制好的宣传视频中,字幕中的“智驾”已改为“智驾(辅助)”。

在华为乾崑智驾ADS方案升级为4版本的同时,华为车BU CEO靳玉志发出安全倡议,包括企业要技术先行,投入核心技术构筑产品安全质量,并要做到营销透明,倡议全行业实事求是地宣传,明确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让用户清晰知道和理解各种车型真实的能力。他还透露,公司计划联合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通过模拟场景的教学实施风险提示,了解和理解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

外资反击,“中国好卷啊,我们必须要活下去”

“这跟我原来看到的日产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快速的变化?”4月23日,当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钻进东风日产N7时,他惊讶地向一旁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周锋发问,后者摊手回答称,“中国好卷啊,我们必须要活下来。”

此轮行业变革以来,东风日产仅靠轩逸、天籁、逍客等传统燃油车苦苦支撑销量。作为其全新天演架构下的首款纯电车型,N7亮相上海车展。一同发布的,还有插电皮卡Frontier Pro,这是日产汽车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被视为技术日产在电驱化、智能化时代的向新出发。

一位央企汽车产品战略人士对腾讯汽车《远光灯》表示,上届上海车展时,诸多外资开始涉足新能源车型,按照2年多的新品开发周期,今年刚好迎来成果落地,特别是合资品牌。“毕其功于一役,能不能留在牌桌,就看这新车成不成了。”

外资车企正在大肆反击,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上海车展上,共有10余款新能源产品全球首发或亮相,包括基于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雷克萨斯ES(混动/纯电版)、大众安徽纯电SUV概念车等。

合资车企终于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产品了,在展台设置上,他们将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比如在丰田展台上,普拉多等经典油车和铂智3X等电车各占一半,分庭抗礼;本田更是在其展台的前排位置全部摆放上了东风本田S7、广汽本田P7等新能源车型。

一位合资车企管理层对腾讯汽车《远光灯》表示,产品线需要长期布局,我们此次展出的新能源产品,都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规划,“不然等到现在再做就晚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外资车企纷纷打出“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策略,试图补齐智能化短板,与自主车企正面对决。在上述华为乾崑智驾发布上,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也前来站台。市场传闻,包括A5L、Q6 e-tron、A6 e-tron等一汽奥迪新车都将搭载华为智驾方案。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一份调研显示,当前德国车企在华战略呈现分化趋势,半数奉行本土化策略,另一半则将中国视为出口枢纽,而超过2/3的车企计划持续增加在华投资。

就在上海车展开幕前一天,继特斯拉之后,上海市正式与丰田汽车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由丰田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公司的落地,产品计划于2027年投产。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