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被多家媒体痛批 胡锡进要求其道歉(组图)



这几天,董明珠被推上了热搜。

因为什么事呢?

因为董明珠在开会时说的一句话。

董明珠在开会时表示——我用人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因为“海归派”里面有间谍:



董明珠这句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广大争议。而就在争议发酵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多家权威媒体媒体下场了。

首先是《新京报》。

《新京报》则是直接点名董明珠,称董明珠“缺乏常识”:



《新京报》在评论文章中表示,即便不招聘海归人才,也没必要在这方面挑起对立情绪、扣帽子……《新京报》还在评论文章中称,董明珠这种脱口而出的“间谍言论”,不仅暴露出了其用人观念的落后,而且还是对相关群体的污名化,这是对一个群体的极大冒犯……

还有《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则是直呼,董明珠的“间谍论”令人害怕:



《经济观察报》在文章中表示,很多企业家用“资本家”、“间谍”等词汇抢占舆论高地,其实是企业发展存在困境和焦虑的表现……简单地将人才选择简化为“本土”与“海归”的二元对立,是在有意制造社会割裂,这种“间谍论”让人害怕!

还有《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则表示,董明珠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人设……上个月核物理博士刘畅刚从美国回来担任要职,吸引海外人才回归,这是大势所趋,董明珠这样全盘否定海归人才,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还有《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直接表示,这样的言论从一位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家口中说出来,会加深对特定群体的污名化,而且是制造情绪对立……当竞争变成“贴标签大赛”,当人才战略沦为“间谍恐惧症”,受损的不仅是企业形象,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而就在多家媒体下场痛批董明珠的时候,著名骑墙派媒体人胡锡进老师也下场了。

胡锡进对董明珠的点评则更加直接:



胡锡进表示——董明珠的话,明显越线了!董明珠现在是格力品牌的化身,也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说话要有边界感,“讲话直率”不是挡箭牌!为了格力的品牌形象,也为了维护海归群体的声誉和国家相关政策的严肃性,董明珠应该道歉!

关注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这个号是一个专注写分析类文章的一个号。

所以今天对众多权威媒体以及胡锡进痛批董明珠这个事,到底谁对谁错,我就不做评论了。

我作为一个专注写分析类文章的作者,我今天只想写对于这件事,我看到了哪些信息。

那么我看到了哪些信息呢?

其实从这件事中,我看到的一个很明显的信息就是——董明珠,这次真的是摊上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要知道,媒体,特别是权威媒体,写什么东西,不写什么东西,其实都是有一堆人讨论,然后再层层把关,再然后经过一堆人层层审核才会发出来的。特别是痛批一个公众人物这种事,权威媒体发文则会更加谨慎。

所以这种时候,那么多媒体站出来直接点名并且痛批董明珠,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信号。

而且众所周知,胡锡进这种资深“骑墙派”媒体人的出现,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或者是他闻到了某种风向之后,他才选择出现的。

你可以否定胡锡进的人品,但是你不能否定胡锡进嗅闻风向的能力。

胡锡进的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就是“要说一些某些人想说,但不能直说,可又不得不说,所以需要通过胡锡进的嘴来说”的这样的一个角色。所以这次胡锡进直接跳出来,点名要“董明珠道歉”,这是到底是什么意思?相信懂点意思的人都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董明珠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是有一个大环境背景的。

什么大环境背景呢?

其实只要注意紧跟时事你就会发现,如今的风向,是包容,是开放,是扩大国际合作,是加强国际化环境建设……比如看看最近各种免签政策的出台,你就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且前段时间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还有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强调要“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通道”……

而且要知道,其实很多高管、高官、还有名人自己或者他们的子女们,实际上很多都是在海外留学后回来的,所以说啊,董明珠在这个大环境背景下说出这种话,这其实不仅是摊上事了,而且还是不把一些大佬放在眼里的表现啊……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析。看得懂的,就来个一键三连吧,如果实在看不懂的话,那我也没办法了,反正只能说到这了……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