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被撞死 如何避免野生动物“路杀”悲剧(图)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成效不断显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区域交织,我们经常能在公路上和野生动物不期而遇。



但在这个过程中,动物被撞的“路杀”事件也频频发生,“路杀”是指动物在人类修建的道路上遭遇车辆撞击、碾压,导致动物伤亡的事件。数据表明,我国目前野生动物被“路杀”的现象不容忽视。

这是不久前(4月5日),发生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某路段的一起“路杀”事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在穿行公路时被车辆撞倒死亡。



格尔木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 韩进龙:这只雪豹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公路对面刚好是一处水源地,我们判断是它前往饮水时被撞,造成头部以及下颌部粉碎性骨折,大出血致死。



去年12月,同样是在这条公路上,一辆大货车遇到了狼群,由于避让不及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一匹狼死亡。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一路段也发生了动物与车辆相撞的事件。行车记录仪显示,事发时一头行走在路旁的骆驼突然横穿公路,与正在行驶的车辆相撞,造成骆驼受伤,车辆受损。类似这样的“路杀”事件,在野生动物栖息地附近的公路时有发生。



交警 马博阳:有些道路是通过野生动物栖息地,尤其是暑期的时候,因为车辆也比较多,野生动物的活动也比较频繁,与野生动物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会发生,比较突出的像藏野驴、野生的牦牛。



不仅在青海,“路杀”的现象曾在全国多地频繁出现。根据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团队的研究,仅去年一年的时间,他们就收集到4000多条数据,有600多种野生动物遭遇了“路杀”。



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教授 李忠秋:2024年年底我们所发现的全国野生动物受到影响的有明确致死记录的,已经有627种,其中国家一级、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有八十几种。

交警模拟实验:

车速越快制动距离越长

“路杀”事件往往出现在车辆较少的公路上,车行的速度很快。在这样的公路条件下,无论是对动物还是行人,都要注意安全。但对于动物来说,它们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可能会出现突然横穿马路的情况,因此驾驶员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

前不久,西宁市的交警在一处封闭路段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速度越快,制动距离越长。此外视野盲区内,也容易发生撞倒动物的情况。

在西宁市一处封闭路段,交警通过一组实验向记者展示了同一辆车在不同速度的情况下,制动距离的差异。实验分别模拟了汽车行驶速度在40千米每小时和80千米每小时,驾驶员看到目标物后立即刹停的制动距离。





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五大队一中队民警 格桑奥赛:第一次当时速达到40km/h的时候,此时刹车距离为近8米。第二次我们以时速80km/h的情况下,此时刹车距离为33米。因为是模拟测试,我的注意力会一直放在锥桶上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突然蹿出来的人或者动物,所以整个车辆的制动距离是结合驾驶员的反应距离以及车辆的刹车距离,两个距离加起来才是整个的制动距离。

除了车速过快以外,在“路杀”事件中,视野盲区往往让驾驶员看不到体形矮小的野生动物。



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五大队一中队民警 格桑奥赛:在车辆行进时,车辆是会有盲区的,特别是车辆左前方A柱以及右前方A柱的盲区。当你的车辆行经转弯路段,转弯时A柱会对你视野产生影响,特别是有身形比较矮小的动物出现时, 这时要求驾驶员在转弯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

野生动物遭遇“路杀”事件如何处理?

通过实验看到,想要避免“路杀”事件,最关键的就是驾驶员要控制好车速,同时注意视野盲区。那么一旦“路杀”发生,驾驶员该如何处理?事故责任又该怎样认定呢?

交警介绍,如果车辆和野生动物发生碰撞,驾驶员要第一时间报警,警方会对现场进行勘察,以此来判断驾驶员是否有责任。



交警 马博阳:我们会根据驾驶人当时行驶的情况进行现场勘查,也就是看驾驶人有没有严重超速行为、有没有驾驶资格,机动车是否符合机动车的标准、性能是否达到完整条件等。我们会根据这些情况来具体判定驾驶员是否有责任。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如果驾驶员非主观故意导致“路杀”发生,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律师提醒,如果驾驶员故意对野生动物进行追逐、围堵等行为,致使野生动物死伤,严重情况下需承担刑事责任。此外,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在报警后,驾驶员不要擅自处理野生动物,应当做好现场保护。



青海省律师协会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 马海军:一般来讲发生这种事故的时候,驾驶员要紧急地保护现场,同时要通知林业部门、交通部门进行妥善处理,而不应当自己擅自进行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带来其他不利后果。

注意提示牌

进入相关路段需慢行

为了避免“路杀”事件发生,不少地方都在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公路上设立了提示牌,如果驾驶员看到了“动物出没”这样的提醒,即使当下没有看到动物,也要减速慢行,避免突发情况。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