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美关税战会否加速中国对台动武?(图)

美国政府以最后通牒形式向乌克兰提出和平计划,同时指责泽连斯基阻碍和平;受到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摧毁了加沙地区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当地巴勒斯坦民众倍感孤立和无助;教皇方济各的葬礼准备就绪,周六将有来自全球各地的130多个代表团出席仪式;中国利用稀土反击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特斯拉首当其冲,机器人生产受影响;这是4月25日出版的法国各报头版聚焦的新闻焦点。关于中国的其他新闻话题还有:中美贸易战可能加速中国攻台计划;北京考虑解除对欧洲议员的制裁,以缓和与欧盟关系。





中国利用“稀土”利剑打击美国企业

首先,《回声报》利用头条新闻位置突出报道了中国利用“稀土”这把利剑打击美国企业,引发全球对战略资源安全的再思考。

该报指出:中国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作出精准反击,以限制稀土金属出口为手段,已对美国科技企业造成影响。马斯克首当其冲,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因稀土供应短缺而出现生产延迟。

为了增加在贸易谈判中的筹码,中国将7种稀土金属添加到出口管制清单。《回声报》详细阐明了稀土的重要性与稀缺性,以及美国和欧洲在稀土资源方面对中国的严重依赖。随后指出:中国虽然可以通过限制出口的手段打击对手,但从长远看,此一做法可能逼迫其他国家加快建立自主生产力,从而削弱中国自身的垄断地位。

中美关税战是否会加速中国对台动武

《十字架报》关注中美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出这场“关税战是否会加速中国对台动武”的疑问。该报常驻亚洲记者报道指出: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大幅增收关税,引发中美新一轮贸易战。这场贸易冲突虽然表面上是一场经济博弈,但在当前台海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冲突极有“可能成为北京加速武力攻台的导火索。

实际上,北京早已开始为可能的武力攻台做出准备多年。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力度,包括军演、派遣军机绕台以及航母“山东舰”驶近台湾南部海域,目的是对台施压、削弱其防御反应能力,同时也向外界展示自身的战略意志。

报道指出:在新一轮关税战中,特朗普的表现仍然摇摆不定。他虽然口头上表示“可能降低关税”,但其政策却充满不确定性。中美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对抗态势,台海的紧张局势也将持续处于高压状态。

报道引述丹麦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国防专家卢克·佩蒂(Luke Patey)在《南华早报》上发表的一篇分析观点指出:“北京如果在未来几年内考虑对台湾发动攻击或实施封锁,可能会把这场贸易战视为一次测试,以评估中国民众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经济困难。”

不过,报道强调:中国是否发动对台军事行动,核心并非来自经济压力或外部制裁,而将取决于习近平的政治考量。

北京考虑解除对欧洲议员的制裁,以缓和与欧盟关系

此外,《回声报》的一篇报道注意到:北京在与美国展开激烈贸易战之际,向欧盟释放和解信号。

该报指出:在遭遇美国高额关税打击的背景下,北京正在努力加强与欧盟的关系。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四年前对多位欧洲议员实施的制裁,以缓和与欧盟的紧张关系。这是中国对欧洲释放的一个和解姿态。

2021年,欧盟针对中国在新疆侵犯人权提出指控,并对一些中国官员和实体采取制裁措施,引发北京不满。中国政府随即反击,对多名批评中国人权政策的欧洲议员实施报复性制裁。其中包括:法国社会党议员拉斐尔-格鲁克思曼Raphaël Glucksmann)、德国绿党议员布蒂科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及其他多名德国、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的政界人士,他们被禁止入境中国,至今已有四年。

除了这几位欧洲议员之外,中国当时还决定制裁两个与欧盟相关的委员会、三位国家国会议员、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民主联盟基金会以及两位学者。导致中欧之间原计划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被冻结。

欧洲议会议长罗伯塔-梅索拉的发言人披露:与北京的谈判仍在继续,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这位发言人还指出:“欧洲议会方面始终希望推动中欧关系正常化,前提之一则是解除这些制裁。

不过,报道认为:即便北京解除相关制裁,中欧关系仍可能处于紧张状态。欧盟近年来对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数量创历史新高,显示了欧盟对中国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的不满。欧洲对北京抱有更高期待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