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电力部、水资源部分别发表声明称,印度中止履行《印度河河水条约》的做法违背国际共识,是针对巴基斯坦的一场蓄谋已久的“水资源战争”。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印巴历经多次战争和冲突,均未影响该条约的存续。尤其是占据水域上游地区的印度,基本遵循了条约要求,确保巴基斯坦获取发电、灌溉所需的水资源。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4日,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库特里水坝附近的印度河干涸,水位下降,显示出未来缺水的高风险。视觉中国 图
《印度河河水条约》是什么?
《印度河河水条约》于1960年在世界银行的牵头下达成,谈判时间长达9年,由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签署,内容包括规定对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资源的使用权。
根据条约,印度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东部3条河流的水源: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亚斯河,其中两条河流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控制着被称为西部河流的印度河、杰纳布河和杰赫勒姆河,这3条河流流经印度控制区,但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境内。条约规定印度有义务让这些河流的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供其“不受限制地使用”。
巴基斯坦是该条约的主要获益方,获得上述河流约80%的总水量。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河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河流。它源自中国西藏,流经克什米尔后穿过巴基斯坦,最终注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河水条约》历经多次战争和冲突仍未被中断,被视为印巴关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过,在过去10年里,印度曾屡次威胁要对巴基斯坦“断水”。2016年,在巴基斯坦武装分子袭击了位于克什米尔乌里镇的印度军事基地后,莫迪曾向有关官员表示,“血与水不能共流”。2019年,在克什米尔发生自杀式爆炸事件并造成数十名印度安全部队人员死亡后,印度政府官员威胁要将东部河流的水流改道,使其不再流向巴基斯坦。
“断水”危机可能成巴基斯坦“转机”?
巴基斯坦全国大约70%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赖这些河流,而农业是巴基斯坦经济和农村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突然中断水源供应,极可能对巴基斯坦的粮食生产、饮水安全以及经济稳定造成灾难性后果,对该国主要农业省份旁遮普省与信德省的打击更是首当其冲。
巴基斯坦已经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例如地下水枯竭、农业用地盐碱化和蓄水能力有限。巴基斯坦水资源管理机构3月曾警告称,在旁遮普和信德省,当前作物生长季的最后阶段可能已面临高达35%的用水缺口。
伊斯兰堡水资源治理政策分析师纳西尔·梅蒙表示,即将到来的雨季或将给巴基斯坦带来风险,印度可能会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释放东部河流多余的河水,进而引发洪涝灾害。梅蒙认为,如果印度决定不公布季风和洪水时间等水文数据,这种不可预测性可能会损害巴基斯坦小农户的利益。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巴基斯坦有机会通过将此问题定性为国际法事务来争取更有利的结果。印度国际法学会高级助理教授安瓦尔·萨达特表示:“一国不得对另一国造成重大损害——这是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习惯法。”
水文专家哈桑·阿巴斯则表示,巴基斯坦签署《印度河河水条约》实际上损害了下游地区居民的权利。“印度最近的行动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可以将此事提交海牙(国际法院所在地)。通过更坚定地表达立场,巴基斯坦可以寻求对该条约进行全面审查,并有可能收回其应得的水资源份额。”阿巴斯分析道。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印度总理莫迪可能会凭借“断水”在国内赢得支持,而国际社会可能只会将此次争端视为印巴长期冲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尼赫鲁大学外交与裁军副教授哈皮蒙·雅各布表示:“这是一项聪明、受欢迎且民粹的举措。”他还认为,如果边境紧张局势升级为武装冲突,国际社会更有可能感到担忧。“因此,印度暂停水资源条约在国际上不会有任何损失。”他补充道。
相关报道:印巴两军开打交火,印度大坝开始蓄水,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印巴两军已经交火,莫迪下令在印度河上游水坝断流蓄水,将下游数亿巴基斯坦民众的安危当作施压的筹码。接下来这两个有核国家,随时有可能因为克什米尔问题以及新的水资源纠纷,而爆发一场全面战争。

随着两国间的紧张态势加剧,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均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且在陆地、空中以及海上都出现了军事对峙的苗头。
在克什米尔方向,更是出现了两军使用轻武器互射的情况,双方大打出手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在陆地上,印度军方宣称,印度陆军参谋长德维韦迪视察印控克什米尔地带印军部队期间,巴军在夜间使用“小型武器”向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的印军哨所射击,印军随后进行回击,只是巴方目前则没有承认此事。
仅从印方的表态看,双方大概率是使用小口径迫击炮、榴弹发射器一类的武器进行了一次互射,且双方可能都没有人员伤亡,即便如此,此次事件也足够证明克什米尔一线局势的紧张。

在空中,巴基斯坦空军加大了在克什米尔实控线与印巴边境一线的空中巡航频率,且出动了侦察飞机参与行动,明显是要尽量掌握印军动向。
印度空军则出动阵风、苏30等战机在该国中部地区举行了代号“阿克拉曼”的年度空中演习,演习科目包括了对山地目标进行空中打击,明显是针对克什米尔方向的地形。
在海上,巴基斯坦罕见发布了阿拉伯海禁航通告,明确要在阿拉伯海进行实弹演习。
印度海军则是派出1艘“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在阿拉伯海试射了一枚中程防空导弹,还有卫星图显示,印度海军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正在阿拉伯海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军方已经作出了双方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的预测。
而在时隔数年后,印巴关系再度恶化到现在这个地步,应该有2个原因。
首先,就是克什米尔这个印巴之间的老大难问题。
自2019年以来,莫迪政府就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高压政策,逮捕社会活动人士和意见领袖,试图以此来强化对于印控克什米尔的控制力,新德里甚至已经在宣传其政策的有效性。
偏偏在此时,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一起造成26人死亡的袭击事件,自然会引起莫迪政府的激烈反应,并按照“惯例”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
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巴基斯坦也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只能以强硬姿态对抗印方。
过去几年,印度、巴基斯坦军事实力不同程度地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双方都有了更强的底气。
其次,莫迪政府此次十分罕见地暂停执行了《印度河水条约》,印度河水资源可能会是此次双方的另一个主要矛盾点。
印度河水系共有6条河流从印度流入巴基斯坦,按照原本的条约,印度控制东部三条河流,巴基斯坦控制西部三条河流,印度有义务允许西部河流的水流入巴基斯坦。

可由于河流水流量不同,整个印度河水系有约80%的水资源划归了巴基斯坦使用,剩余约20%归印度使用。
在条约最初签订时,这种划分还没有问题,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印度面临了国内河流水量匮乏问题,新德里早就盯上了印度河水系,想要修改条约。
去年9月,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出正式通知,要求重新评估该条约,巴方则要求印度谨守条约,将相关争议应放在作为管理与沟通管道的印度河常设委员会讨论,莫迪政府当时就威胁过要切断西部三条河流。
印度此前违反部分协议内容,在西部三条河流上游建立的几座川流式发电站,也让印方拥有了短期内切断下游水源供应的能力。
而巴基斯坦超过60%的农业灌溉需要依靠这三条河流,印方的行动事实上就是将下游数亿巴基斯坦民众的安危,作为逼迫伊斯兰堡让步的筹码。
很多人都记得,此前印度对我们在上游修建大坝等水利设施,表现的异常敏感。现在看来,莫迪政府是真的敢用这种手段来威胁邻国,所以才会这般推己及人,即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在所不惜。
在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河水资源博弈的双重作用下,最初那场并不复杂的恐袭事件,已然演变为了一场复合型危机。
两国的较量早已超越传统领土争端,升级为涉及生存资源与战略威慑的全面角力。

【如果印巴爆发空战,歼10CE极有可能参战】
印度以切断水源为筹码施压巴基斯坦,不仅将民生问题武器化,暴露出其通过“极限施压”重塑地区秩序的野心。
巴基斯坦的军事戒备与经济反制,则凸显其在核心利益上寸步不让的决心。
在这种时刻,国际社会的角色至关重要。
联合国与其他地区大国需推动双方重启《印度河水条约》框架下的技术对话,避免水资源争端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同时敦促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防止零星摩擦演变为全面冲突。
长远来看,唯有通过多边合作探索跨境河流的科学治理,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引入第三方调解,才能有效缓和印巴两国长期以来的矛盾,为南亚局势长期稳定创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