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不满意特朗普(组图)

【文/观察者网 王一】下周,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即将满百日。在此之际,美联社当地时间4月26日发布的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特朗普的政治议程感到不满意,就连共和党人,也只有约一半人认同他的议程,对他的关税政策、移民执法行动以及削减联邦劳动力等举措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于4月17日至21日对1260名成年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4%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议程放错了重点,相比之下,只有24%的美国人认为他议程的优先事项是正确的。



44%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议程关注点错误。 美联社制图

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这项调查显示,约有四成美国人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表现“糟糕”,约有1/10的美国人认为他表现“差”。

而美国《纽约时报》/锡耶纳学院于21日至24日对913位选民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42%,选民不认可他对移民、经济等多个问题的处理方式。

“你很难在调查中为特朗普找到一个‘好’数字,”《纽约时报》分析指出,只看这些,不得不说,这届总统开局很糟糕。对于大多数总统来说,上任后的头100天应该拥有积极的支持率,特朗普能如此迅速地消耗掉如此多的善意并不容易,通常从现在开始会变得更加不容易。

有媒体统计,自1月上任至4月,特朗普已签署了130项行政令,涉及经济、教育、对外援助、移民等多个议题,推翻了许多美国的政策基石。他上任当天就签署行政令暂停向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提供资金、3月以来屡次宣布对多国征收高额关税、推动美国教育部关闭、下令“政府效率部”(DOGE)领导联邦政府削减计划……

根据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调查,3/4的民主党人认为特朗普关注了错误的议题,约七成民主党人认为他迄今为止是一位“糟糕”的总统。美联社指出,这一比例较1月有所上升,当时约有六成民主党人预计他会做的“糟糕”。

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人拉赫桑·亨德森(Rahsaan Henderson)用“这是我经历过的最漫长的100天之一”来评价特朗普执政近百日的表现,称“我认为未来四年将是一场考验,看看谁能抵抗这位最蔑视、最违抗一切的总统”。

相对来说,共和党人对特朗普的支持率更高。美联社称,七成受访共和党人表示,特朗普至少是一位“好”总统,约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他的优先事项大体正确,但有1/10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议程的优先事项是错误的。

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人坦纳·伯格斯特罗姆(Tanner Bergstrom)说,特朗普确实在履行他的承诺,他“不是做出一堆承诺,然后就任,却什么也没发生……我真的很喜欢这一点。即使有些事情我不同意,他也是在履行他承诺要做的事情”。

美联社调查显示,受访的共和党人格外喜欢亿万富翁顾问马斯克和特朗普的成本削减计划——DOGE领导的努力。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人马修·斯宾塞(Matthew Spencer)认为,DOGE在削减开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也赞同‘美国优先’的理念”,“我赞同他在边境保护方面实施的政策,以及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展现的自我立场”。

然而,美联社发现,有一些新迹象表明,特朗普的一些支持者可能正在对他迄今为止的表现变得不满意。自1月以来,认为特朗普至少是一位“好”总统的共和党人的比例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他们有可能在未来会认为特朗普表现“差”或“糟糕”。

田纳西州共和党选民斯蒂芬妮·梅尔尼克(Stephanie Melnyk)总体上支持特朗普的执政,但她不认可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梅尔尼克是乌克兰移民,她认为特朗普正在做的是“一种不会持久的权宜之计”。

“他听起来很傲慢,好像要我按他的意思行事,”梅尔尼克说,“感觉就像,哥们儿,你又不是12岁。”

在过去3次选举中都投票给了特朗普的密苏里州牧场主兼银行家道格拉斯·威廉姆斯(Douglas Williams)告诉《纽约时报》,他担心总统的一些行政命令正在“挑战极限”。

“现在,我同意这个目标吗?我同意这个结果吗?可能吧,”威廉姆斯说,“但我是一个宪政主义者,我至少会稍微担心一下我们会走到哪一步。”



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认同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 美联社制图

《纽约时报》称,选民们表示,特朗普在一系列议题上“做得太过火”——他的关税政策、移民执法行动以及削减联邦劳动力的计划。该报的调查显示,54%的人认为特朗普的举措“超越了他的权力”,其中包括16%的共和党人和62%的独立选民。

在曾经帮助特朗普赢得总统之位的经济议题上,特朗普也正在失去选民的支持。《纽约时报》/锡耶纳学院的民调发现,55%的选民不赞同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调查也发现,仅略多于1/3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对经济问题的处理方式。

上任后不久,特朗普就开始推行他的关税政策。他3月26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4月2日又以“对等关税”之名进一步扩大关税战范围,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基准关税,并对中国、越南、日本、欧盟等60个贸易伙伴实施最高49%的惩罚性税率。

美国《新闻周刊》26日指出,特朗普在竞选和两次担任总统期间,都将自己定位为一位交易撮合者和经济管家,声称能够“带回就业岗位”、降低成本,并“让美国再次伟大”,但随着通胀抬头、与中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贸易战愈演愈烈,选民们似乎越来越不信任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多人担心美国经济正陷入衰退。

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金融公司、民主党人和一些共和党人都发出警告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引发经济衰退。特朗普政府也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指出过渡期将出现一些市场混乱,但他们只是敦促美国人在“经济革命”中“坚持下去”。

美联社指出,在特朗普上任头几个月猛然改变观点的人大多是民主党人和独立人士。26岁的民主党人加布里埃尔·安东努奇(Gabriel Antonucci)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比他预想的要荒谬得多”。

安东努奇抱怨道,“看起来他真的在竭尽所能地做出错误的决定,四年后的情况可能会比现在更糟”。

民调显示过半美国人形容特朗普第二任期令人恐惧

“中国再驳美国说法,未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新加坡《联合早报》26日报道称,针对美国方面多次表示已经和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对话,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当天以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作出回应称,有关言论纯属混淆视听,“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频繁释放中美关税谈判的虚假消息,证明在第一回合的关税博弈中,美国实际上已不占上风。这说明中国坚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并与美国进行博弈的战略和政策是正确的。《纽约时报》称,自宣布暂缓对中国以外的国家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90天后,特朗普的团队一直专注于“如何在不显得投降的情况下”缓和与中国的贸易战。26日,《纽约时报》联合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显示,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前100天内,过半美国人表示不支持其施政方针,并将其第二任期形容为“混乱的”和“令人恐惧的”。共和党议员担心,该党可能在明年美国国会的中期选举中一败涂地。

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有关言论纯属混淆视听

美国《时代》周刊25日刊发22日对特朗普的专访。他在采访中称,已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但未说明通话日期和内容,并称其团队正在与中国就贸易协议进行积极谈判。《纽约时报》称,25日一早面对记者时,特朗普坚持这一说法,但当被问及他本月宣布加征关税后是否与中国领导人通过电话时,他拒绝回答。多家媒体分析认为,特朗普所指可能是他今年1月就任后中美领导人曾经通电话。《纽约时报》分析说,特朗普的言论似乎旨在营造与中国的谈判取得进展的印象,以安抚紧张的金融市场。自他1月20日就职以来,美股三大指数之一的标准普尔 500 指数已经下跌了10%。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26日表示,有关中美已对话的言论纯属混淆视听。这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纠正错误,停止威胁讹诈,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发言人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新时期中美两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特朗普还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中称,在宣布暂缓“对等关税”90天后,他已达成了“200项交易”,预计很快会与寻求降低关税的伙伴国达成贸易协议,“可能在接下来的三四周就会实现”。路透社称,虽然美国政府官员经常吹嘘和其他国家的谈判迅速取得进展,但其他国家的同行却更加谨慎。

《纽约时报》25日称,在公开场合,特朗普一直在说,他的关税措施运作良好,各国都来找他乞求达成协议,对美国人民来说,一切都会顺利进行。但私下里,总统的团队就没那么愉快了。美国主要零售商已经告诉特朗普,如果他的关税保持不变,预计商店的货架很快会空空如也。三位数的税率使许多依赖从中国采购产品的美国企业——从五金店到玩具经销商——完全停止进货。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方频繁制造中美关税谈判假象,第一是为了测试中方反应;第二是向中方施压,通过提及多国寻求与美达成协议,暗示若中国不愿合作,美国可构建一个孤立中国的贸易体系,弱化中国在潜在谈判中的筹码;第三是稳定美国经济,关税战引发美国股市、债市波动,企业对关税走向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第四是塑造国际形象,以对冲外界对美国单边主义和破坏自由贸易秩序行为的批评。

迷惑其他国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方释放中美关税谈判的“烟雾弹”,也是一种策略,引导其他相关方做出错误判断。美国目前在与不少国家进行谈判,而中国的立场一贯坚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信心。不排除美方的“烟雾弹”是想混淆其他贸易伙伴的判断,给他们制造压力,从而让美国处于更有优势的地位。

日本是本轮关税战中最早同美国开展谈判的国家。特朗普25日称,美国已非常接近与日本达成关税协议。日本首相石破茂26日在出席活动时强烈呼吁美方重新审视关税措施。彭博社引述日本现任和前任官员的话称,日本希望在6月举行的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前后与美国敲定协议,但由于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商品及原材料供应国,日方打算抵制美国要它加入“围堵中国”经济联盟的努力。

欧盟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埃里克·隆巴尔24日表示,他已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官员举行会见,“感觉到对话者都希望尽快取得进展”,但“这些谈判将有起伏”,欧盟和美国在关税问题上“距离达成协议还很远”。

特朗普25日还声称,他不会降低对中国的关税,除非中方作出实质性让步。美国“政治新闻网”同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美方执着于赢得对中国的关税战,可能会让自己输掉贸易战。中方的反击出乎美国政府预料。“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大错特错,误解了真正将中国逼入如此极端关税水平的处境意味着什么,”曾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副助理的基尔克雷斯说。

文章称,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明显误解包括:美方认为,中国依赖出口作为经济引擎,这将使北京急于达成对美国有利的协议。但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国内消费 ,并加强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更可靠合作伙伴的关系 ,来缓冲中国经济可能遭受外部贸易冲击的影响。文章称,中国还利用国际社会对美国贸易政策的愤怒,开展了一场国际魅力攻势。

中国近日召开的两场重要会议引发外媒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4月24日-25日,2025年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贸易摩擦进入高强度阶段,面对困难挑战,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讲究策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蜜月期’已经结束。”《纽约时报》25日作出这一论断。根据该报的民调,自特朗普今年1月入主白宫以来,他的总体支持率逐步下降,目前为45%。报道称,特朗普在经济议题的支持率一直是优势,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弱点。共和党议员担心 ,该党可能在2026年的中期选举中一败涂地。

而据彭博社25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之一,长期通胀预期攀升至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人们担心关税将对美国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报道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全球贸易战,使美国发生自我引发的经济衰退的概率达到50%。美国广播公司和益普索公司的民意调查发现,70%的美国人认为,共和党的关税运动将推高通货膨胀。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5日报道称,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在 Temu网站上,一双上周售价14美元的跑步运动鞋现在售价约为27美元。社交媒体上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

孙成昊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政府的政策需要考虑国内政治及利益集团,明年是中期选举年,加征关税影响美国农产品出口,农业州选区利益受损。除农业外,华尔街人士、大型企业和超市集团也向白宫施压,这些利益集团对美国政府政策调整有一定影响。美政府需平衡国内利益集团和政治考量,为自身政策寻求支持。(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 达●环球时报记者 尹野平 李迅典●于 文 严 格)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