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不是养生 一周吃鸡4次 患癌风险翻倍(组图)

朋友,你最近是不是吃鸡吃得有点频繁?香喷喷的盐酥鸡、低脂高蛋白的水煮鸡胸、嫩滑多汁的黄焖鸡米饭,还有那减脂人群的灵魂伴侣——鸡肉沙拉……

可你绝对想不到,有一项最新研究突然站出来给我们敲了警钟:

一周吃四次鸡,有可能让你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翻倍!

等等,这不是说红肉才是“癌症搭子”吗?鸡肉不是一直是“低风险高营养”的代餐小天使吗?这项研究,是不是搞错了对象?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拆解这项令人“大跌鸡眼”的研究,一起看看吃鸡这件事,真有我们想的那么“安全”吗?

这项研究来自意大利,发表在权威营养期刊《Nutrients》之上。研究团队分析了将近5000名成年人的饮食和健康数据,跟踪长达将近20年。


结果发现:

每周吃超过300克鸡肉(大概四份)的人,死于消化道癌症的风险是每周吃不到一份鸡肉者的两倍。

不仅如此,这群高频吃鸡者,整体死亡风险也提高了27%。

此处需要一个小科普;消化道癌症包括哪些?

家人们,这可不是小范围哦: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小肠癌、肛门癌、胆道癌、腹膜软组织癌……简直是一整个“腹部打包套餐”。

研究团队还特别指出,这种风险在男性中更明显。但别急着庆幸,女生虽然目前风险看起来稍低,可谁说“鸡运”不会轮到我们头上呢?



这项研究真不是空口胡说八道,但它也没有直接宣判“鸡肉有毒”,只是认真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患癌风险上升的原因:

👉 高温烹饪会产生有害物质

是的,鸡肉在高温煎炸、炙烤、烤箱烤等烹调方式中,可能会生成一些叫做杂环胺(HCA)或多环芳烃(PAH)的致癌物,这类物质会破坏细胞DNA,可能诱发癌变。

别说炸鸡了,连你家空气炸锅做的“健康鸡翅”,可能也逃不掉这锅。

👉 饲料和激素残留的可能

研究提到,鸡在饲养过程中接触的激素、抗生素或其他添加物,可能会间接影响人体。

虽然欧盟早就禁止鸡肉使用促生长激素,但全球供应链你我无法100%掌控,我们平时吃的鸡肉来源也不可能全都清楚透明。

👉  “吃多”效应:量的问题

科学家还提出一个很“性别敏感”的解释:男性吃得多,所以暴露风险更高。

这……听起来好像也不能反驳。想想办公室健身男同事那碗大份鸡胸饭,再想想我们小碗鸡丝凉面,是不是某种意义上“自带风险系数调节器”?

过去我们一直听说“红肉吃多了不好”,确实没错。

研究也提到:每周吃超过350克红肉(大概两块牛排),癌症风险就会明显上升,类型不限。

所以,不论你是“红烧牛腩党”还是“卤牛肉生存者”,控制摄入量都很关键。

但重点是,鸡肉以前被认为是“低风险替代品”,如今似乎也不是完全无害。

这就像你一直以为避开了“坏男人”,结果好人也可能背后藏刀。

当然,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圣旨”,这项意大利科学家的研究也存在几个限制:

👉  并未记录烹饪方式,也就是说,他们没区分是水煮鸡、炸鸡,还是香辣鸡丁和黄焖鸡,总之,影响大得很。

👉  虽然研究者考虑了参与者的吸烟状况和体重等因素,但却缺乏运动数据:参与者有没有运动?没统计。久坐和吃鸡哪个更伤人?说不清。

👉  人群样本偏集中:研究中多为50岁左右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未必一致。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项研究就扔掉冰箱里的鸡腿。但,它确实提醒我们:鸡肉不是“吃不胖吃不病”的万能标签”。


不过,咱们也不能从此“戒鸡”,而是要“懂吃”。

首先,要控制频率和份量,一周吃1-2次就好,每次不超过75克。

其次,多用蒸、煮、炖,少煎、炸、烤。空气炸锅别当万能锅,真的高温依然产生致癌物。

当然了,买有认证的散养鸡、有机鸡肉,不吃来路不明的廉价冷冻鸡块,从源头上保护自己。

记得荤素搭配,多样饮食,才是“免疫力”的护身符。

那么问题来了,你一周吃鸡几次?

-END-Ref: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4646863/chicken-Eating-poultry-double-risk-cancer-death-study.html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