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重器交锋,中美航母在菲律宾海的推演(图)

前言:4月21日,美国海军年近5旬的“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离开关岛驶向菲律宾萨马岛以东海域,同时中国海军年轻的“山东”号航母战斗群离开海南驶向菲律宾巴布延群岛,针对的意图十分明显,双方航母战斗群指挥官肯定演练如何攻击对方航母战斗群,假如“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和“山东”号航母战斗群交战,谁会是胜利者呢?



一:航母反舰作战

反舰作战在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英国在1915年率先发展专业对舰攻击的鱼雷机开始,反舰作战就成为航母的标准任务,美国海军在30年代演习了以航母舰载机群实施的 “全甲板攻击” ,成为比战列舰更具杀伤力的海战方式,二战的舰载机基本成了海战的主角,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俯冲轰炸机对日本联合舰队的打击成为扭转海战战局的关键,但当时的舰载机武器只有航空炸弹和航空鱼雷,在水面舰艇的防空火力下损失相当惨重,德国研制的Hs 293A1 型空舰导弹可在18千米外投放,多次重创和击沉盟军舰船,但这种空舰导弹抗干扰能力极差,发射后必须持续稳定飞行引导,还有着巨大的体积和重量,航母舰载机无法装备。



二战结束后西方航母舰载战斗机的反舰手段只有航空炸弹,“尼米兹”号航母服役后几年内舰载机都是挂满了铁炸弹,直到1979年开始量产的AGM-84“鱼叉”空舰导弹才改变美国航母反舰作战方式,“尼米兹”号航母可以在苏联海军舰空导弹射程之外投送空舰导弹,苏联海军虽然有中近程舰空导弹,但只有一级舰和部分新型二级舰才有,还存在火力通道少,再装填时间长等缺陷,对饱和攻击的反舰导弹拦截效果很有限,和舰载攻击机数百海里的作战半径比,美国航母护航舰艇上的反舰导弹成了摆设,苏联解体后,基本没有对手的美国海军将重点已经转向了对岸打击,近20年没有反舰训练了。



随着中国的远程高超音速导弹打击范围越来越广,打击精度越来越高,可以有效迫使美国舰艇远离台湾海峡、南海和东海地区,如果与中国发生军事对抗,美国空军部署在日本的大部分战斗都有可能被远程导弹消耗掉,在距离中国1500海里内,美军航母战斗群可能会遭到 360 枚反舰弹道导弹和5000枚空中投射导弹,中国可以以每天500枚空中投射导弹和36 枚反舰弹道导弹的持续攻击十天,也可以在一次齐射中就全发射出去,通常驱逐舰垂直发射系统单元的导弹分配是10枚“标准”-3 , 25枚“标准”-6、15枚“标准”-2,40枚ESSM,6枚“战斧或“阿斯洛克 ",即使击落概率可以达到90%,7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护航编队也只能应对536枚导弹,一旦7艘导弹驱逐舰耗尽导弹,剩下的时间就是等死了。



二:中美航母反舰火力差距

应对反舰弹道导弹攻击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距离中国1500海里以外行动,那面对的对手就是弱小得多的“辽宁”号、山东号航母,美国航母编队由基本1艘航母、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2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和1~2艘后勤舰组成,巡洋舰和驱逐舰反舰能力很弱,基本靠F/A-18“大黄蜂”战斗机搭配“鱼叉”导弹作为主要的反舰力量,每艘美国航母有1个舰载机联队,下辖4个战斗攻击机中队、1个电子战攻击机中队,1个空中预警机中队、1个特遣支援中队,主要攻击力量是48架F/A-18E/F战斗机,通常连续作战时,每个舰载机联队一天出动12小时,平均一架飞机每天出动强度为1.5次,3-4天的短时间作战时可连续24小时起降,出动强度可达3-4次/天,最多一昼夜可出动160-240架次,其中100-150架次用于拦截交战。



1997年7月,“尼米兹”级航母进行了一场持续了4天的高峰出动演练,68架固定翼飞机、130名飞行员共出动了975架次,其中771次攻击架次、104次攻击支援架次、28次预警架次、5次防空架次、2次搜索与协调架次、4次侦察架次以及42次任务未完成架次,有效出动架次总共为956架次,每天持续不断放飞、回收,第1天出动248架次,第2天出动218架次,第3天出动230架次,最高峰的第4天出动了239架次,平均每天能出动6-7次由1架预警机、1架电子干扰机和16架战斗机组成组成的小型攻击波,每个攻击波出动耗时约20分钟,间隔1~1.5小时,整个作战周期为4小时,16架战斗机中执行空战任务和攻击任务的是1比1,每架攻击机携带4枚空舰导弹、2枚空空导弹和3个1800升副油箱,共携带32枚空舰导弹,最大理论作战半径为920千米,考虑到风阻、航线等情况,实际只有465~651千米。



“山东”号航母沿袭了苏联的“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的甲板构型,甲板基本布置差不多,因此放飞和回收舰载机效率都差不多,最大出击能力只有12架,其中6架携带空空导弹为攻击机群执行护航任务,只有6架可以用于执行作战攻击任务,苏-33战斗机设计最大起飞重为32.2吨,可携带6吨多的武器,6吨多相当挂载两枚“霹雳”-8格斗空空导弹和两枚“鹰击”-83K反舰导弹,再挂2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和两枚“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当然最大荷载起飞只能在航母最高航速和风向适合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滑跃起飞式舰载战斗机满挂弹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歼-15战斗机与F/A-18E/F战斗机在推重比、带回载荷、航程等综合性能在仲伯之间,配备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的新歼-15战斗机航电能力也能与F/A-18EF战斗机相匹敌。



N001雷达全重接近一吨,国产雷达重量还不到它的一半,歼-15战斗机还采用了苏-33战斗机没有的复合材料,机体重量比苏-33要低,这些节省的重量可用于载油,歼-15战斗机正常起飞重量可与F-14“雄猫”战斗机相提并论,巨大的内置油箱载油量可达9.5吨,即使滑跃式甲板严重限制飞机携带的燃料和武器,作战半径也能达到700千米,正常情况下两枚“霹雳”-8格斗空空导弹和4枚“鹰击”-83K反舰导弹接近4吨的挂载是标配,挂载“鹰击”-83K反舰导弹能够打击距离航母1000千米左右的水面舰艇,挂载“鹰击”-12反舰导弹打击距离则达到1200千米,但挂载重量在2吨的“鹰击”-12反舰导弹就只能挂载2枚,一个攻击波只能发射24枚“鹰击”-83K或12枚“鹰击”12反舰导弹。



三:“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攻击“山东”号航母战斗群的流程

美式“全甲板攻击”的方式是在战前几天至一小时,航母编队主要任务是确定敌航母编队的编成、位置和运动要素等情况,主要依靠卫星、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或侦察机进行航天航空侦察,以查清目标的防御能力、雷达通信设施技术参数,一旦发现敌航母编队便起飞预警机侦察和警戒周边海空域,随时准备指挥和引导机群,美国航母有4架E一2C预警机,始终保留一架空中值班,每8个小时换班一次,中国航母要8架直18预警直升机每3个小时换班一次才能始终保留一架空中值班,预警机的指挥与引导是美国航母舰载机实施攻击行动中的重要环节,可协调好各机群的飞行高度以及进入攻击航向时的角度和时间,并不断监视对方舰艇和飞机的动向通报给己方机群,而中国航母的直18预警直升机因速度太慢,跟不上攻击机群,只能用于编队防空警戒。



舰载机空袭作战的程序一般分为计划准备--战斗出航--进入目标区--攻击目标--返航退出几个步骤,作战指示下达后,舰载机联队制订相应的战术计划,并向空袭领队指挥官作简要报告,说明所需的武器、平台及战术应用,执行空袭任务的机组必须在出航前在航图上注记飞行航线、航速、时刻和对方防空配置,制定领航航线卡片、研究和熟悉目标照片资料,领队指挥官会向防空指挥官通报详细的飞行计划,飞行人员出航前要接受空中情报官下达的任务海区、目标性质和坐标,作战规定,执行任务的机型和数量,起飞降落的时间,领队再布飞机编号、编队队形、攻击参数、识别暗号以及着舰顺序,气象官再介绍出发区以及目标区的风向、风速和能见度。



突击前15分钟还要依靠侦察机和无机做一次补充侦察,核实目标的变化,以便更新精确制导武器中的目标数据,飞行人员上机前10分钟会得到最新的起飞间、航母位置、紧急进场方位、距离、高度、即时气象情况等飞行资料,起飞前8-10秒航母战斗群向己方空军发出飞行通告,舰载机的出动方式有分波作业和连续波作业,分波作业就是全部出动,攻击力强,但持续力不足,连续波作业就是飞机分批交错重叠出动,可连续作战,但攻击力弱,反航母通常采用分波作业,美国航母分波作业一般分为大波和小波,大波一次35架,波与波间隔4-5小时,每天可出动3波,每波可发射64枚反舰导弹,小波一次15-17架,每天可出动11波次,每波可发射32枚反舰导弹,也可大小波结合使用,中国航母只能出动小波。



舰载机起飞时,美国航母使用4个弹射器20-30秒就起飞一架飞机,舰载机起飞后,白天直飞2-5海里,夜间直飞6-7海里校正敌友识别仪,并在航母半径10-15海里上空4500米高度编队集合,编队一般需25-35分钟,编队根据任务编成突击、佯动、压制、电子对抗、指挥、侦察和掩护7个战斗编队,突击编队负责主攻,掩护编队负责拦截对方战斗机,护航机与攻击机的比例由对方防空能力决定,一般为1:1,最高为2:1,最低为1:2,压制编队负责使用反辐射导弹打击并摧毁对手防空探测设备,佯动负责吸引对手注意力,必要时出击补刀扩大战果,电子战飞机负责分散对手的兵力,预警机负责指挥、引导和协调各战斗编队,侦察机负责补充侦察突击效果,机群编队后脱离航母指挥由攻击波指挥员指挥进入航线。



航线通常是直线飞行,高度主要取决于对方防空能力及气象条件通常在3000-4500米之间,为了防止敌机混入,目标区外设置的巡洋舰会对进入该区的所有飞机进行识别,攻击波指挥员报告本机呼号、任务代号,所属所有飞机情况,编队到达战区后,攻击波指挥员向提前到达的预警机报到,由预警机指示航向和距离,然后预警机接管整个作战行动,机群接近目标防空武器射程时时,由改为战斗队形,下降至500-1000米低空,战斗编队分成若干梯队,每个梯队又分成若干编队,每个编队通常为2-4架飞机,由预警机控制各个小编队在合适时机在对手防御火力薄弱及便于隐蔽接近的方向采取多批次进入目标区。



突击前15分钟侦察机进行补充侦察,突击前8分钟,电子战飞机在距突击区70-120公里的6000-10000米空域进行电子压制,突击前6分钟,压制编队投射反辐射导弹,预警机将目标诸元传至攻击编队,攻击编队在护航战斗机掩护下降低至低空进入目标区突然跃升发射导弹,然后选择最安全的退出方向低空高速退出,攻击后2-5分钟佯动编队进行效果侦察,各机退出后依次向长机靠拢进行编队,保持双机队形疏开飞行,当远离目标区后变为密集队形,对准控制舰的导航台飞行,并向其报告本机距离和方位,控制舰以敌我识别器鉴别无误后,批准其由攻击频率转入航母通信频率与航母联络,并对准航母导航台返航,按指令在航母附近集合待命引导降落,如果第一次突击效果不理,还会组织第二次突击。



因为一发“鱼叉”导弹战斗部重量只有221千克,只能重创1艘3000吨级水面战舰,打垮1艘4万吨级航母需命中36枚导弹,“鱼叉”导弹4秒飞行1千米,约在32千米外露出水平线,军舰有120秒拦截时间,单艘“宙斯盾”驱逐舰的防空导弹系统对这种亚音速反舰导弹有75%的拦截成功率,2 艘055驱逐舰和4艘052D驱逐舰就能同时对抗144枚导弹,近防系统还能对突破导弹拦截的导弹进行二次拦截,单艘驱逐舰的海红旗舰空导弹可拦截12枚,近防炮还能拦截2枚,要命中36枚导弹至少要发射284枚,相当4-5个攻击波,此处还没计算歼15战斗机的拦截,总之攻击编队规模越大,组织就愈发复杂困难,过早暴露的可能性也大大增高,突破航母编队外层防御的概率也将相应地大幅度降低。



四:“山东”号航母战斗群攻击“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的流程

很明显,“山东”号航母战斗群的载机量、载机种类,攻击波力度是无法与“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匹敌的,一个波次所能发射的反舰导弹也只有12-24枚,足以饱和攻击对于一艘宙斯盾级驱逐舰,但中国航母战斗群面对的是有强大防空能力的美国航母战斗群,一个攻击满所能发射的导弹,无论是“鹰击”-83K还“鹰击”-12都远远不能突破其护航舰艇的拦截,护航战斗机的数量也不足以压制美国航母的F/A-18E/F战斗机防御,对“山东”号航母战斗群而言,舰上的舰载战斗机用于防御还算够用,要发起像美国航母那样的的全甲板进攻则力不从心,硬来损失将相当巨大而且收益甚少,在航空反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苏联选择了搭载于大中型战斗舰艇上的大型远程反舰导弹作为舰队反舰力量的核心。



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普遍装存反舰导弹,052、052B、051C、056、056A 型驱护舰上的“鹰击”-83 系列反舰导弹射程仅200千米,052C 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 “鹰击”-62 反舰导弹和052D 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 “鹰击”-18 反舰导弹射程也不过400-500千米,美国航母态势感知能力和警戒范围都超过550千米,中国水面舰艇若要进入这一距离,就不得不突破美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重重拦截与攻击,攻击成功率与效果都不容乐观,幸运的是中国海军在052D、055型导弹驱逐舰上全面应用850毫米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划时代的 “鹰击”-21弹道反舰导弹,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500千米甚至更远,弹道比普通弹道导弹的弹道变化更多,成为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反舰作战的核心力量,6艘驱逐舰各带8发,一次齐射就达48发。



这种导弹与火箭军的DF-21D型反舰弹道导弹同样原理,在预警机、侦察机、侦察卫星、电子侦等多种侦察手段锁定目标位置后,导弹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快速爬升进入大气层外,以传统弹道导弹的轨迹再入大气层,在雷达导引头发现、识别、锁定大型水面舰艇目标后,以6马赫左右的速度发起高超音速俯冲攻击,6马赫的高超音速加上高速机滑翔,即使宙斯盾级驱逐舰拦截难度极高,美国海军曾用MA-31靶弹模拟速度2马赫以上的SS-N- -22超音速反舰导弹,防空系统的有效反应时间最多不过20秒,近程防御系统只有3~ 7秒反应时间,还是在飞行速度和末端机动能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如果SS-N-22预先编程进行不规则规避飞行,其拦截效果几乎微乎其微,速度2马赫的反舰导弹都如此,对抗 “鹰击”-21弹道反舰导弹则更加不容乐观。



五:结语

“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和“山东”号航母战斗群的对抗应该是这样的,“尼米兹”号航母拼命向前追,拉进与“山东”号航母战斗群的距离,但舰载机还在加油装弹时,“山东”号航母战斗群的“鹰击”-21弹道反舰导弹就打来了,打完就跑,不给“尼米兹”号航母有反击的机会,等战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回来补刀,就算48枚中只命中一枚,“尼米兹”号航母也无法为舰载机提供起飞、降落、补给、抢修服务了,这仗还用打吗?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