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水果」其实很伤肝,还可能越吃越胖(组图)

天气逐渐炎热,总想吃些清爽的食物,水果便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一些有减肥需求的人,还会用它来代替部分正餐。



但是吃太多水果,不仅不利于减肥,还可能给肝脏带来负担。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其中的原因,并总结一份水果科学摄入指南。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金晖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王思予

过量果糖会增加肝脏负担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水果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备受人们青睐,不过,近年来多项研究揭示,过量摄入水果也存在健康风险。

英国《自然-代谢》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水果中的果糖增加肝脏脂肪的能力是葡萄糖的2~3倍。

美国《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也指出,过量摄入果糖会危害肝脏健康。

此外,有国外学者认为,超量食用水果不仅容易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与高血压、痛风、炎症及老化等健康问题相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解释,果糖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存在特殊性,相较于其他糖类,其不易被肝脏代谢,因此过量摄入水果的确容易对肝脏造成损伤。

此外,食用过多水果,本质上等同于摄入过量糖分,高糖摄入会提高体内炎症水平,加速人体老化进程。

如果一直拿水果当正餐,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肠胃不适等症状,并增加肥胖风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我国健康人群每日食用200~350克水果即可。

不同水果含糖量存在差异,建议适当多吃西红柿、苹果、猕猴桃、蓝莓、草莓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而榴莲、芒果、荔枝、香蕉等含糖量高的水果,则需控制食用量 。

尽量避免3种水果吃法


日常生活中,有几种常见的水果食用方式容易导致果糖摄入过量,并不值得推荐。

水果汁,弊端多


若要榨出一杯口感良好的果汁,往往需要使用大量水果,这会使人在不知不觉间摄入远超正常量的果糖。

此外,榨汁过程会导致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大量流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并不推荐通过榨汁的方式食用水果。



煮水果,少放糖

一些人因怕寒凉,将水果煮熟后食用,这种方式本身并无不妥,但部分人在煮水果时会自行加糖,这无疑会导致糖分严重超标。

同时,煮水果的过程还可能破坏水果中的维生素,降低其营养价值。

晚上吃,体重增

金晖特别提醒,不建议在晚上食用水果,尤其是用水果代替晚餐。夜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缓,消化功能减弱,此时大量食用水果,不仅难以达到减肥目的,反而容易因摄入过多能量导致体重增加。

想控糖的人怎么吃水果

说到水果的“高糖”特征,有些人会误认为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不能吃水果。对此金晖表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用水果,并为糖尿病患者提出了3点科学食用水果建议:

1. 食用水果前后及时测血糖,实时监测了解水果对自身血糖的影响。

2. 在水果选择上,优先挑选苹果、蓝莓、柚子等升糖指数较低的品类。

3. 食用水果的时间有讲究,建议在两顿饭之间吃,既能避免因水果与正餐同时食用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又能满足身体对水果营养的需求。

关于水果含糖量和甜度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存在着一些误区。

口感不甜≠糖分低

水果的甜度不仅与含糖量有关,还与糖的种类(例如果糖比蔗糖甜)、酸味有关。水果中的“糖”其实是指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总量,有些吃起来不甜的水果含糖量也较高。

比如火龙果和猕猴桃,口感偏酸,但数据显示,每100克火龙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3.3克,每100克猕猴桃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4.5克。

糖分高≠升糖指数高

糖尿病患者挑选水果时,不能只关注含糖量多少,要考虑其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GI值”,比如西瓜含糖量虽低,但GI值为72,属于升糖指数高的水果,而苹果和梨含糖量虽高,但GI值仅为36。以下是常见的升糖慢的水果。



口感酸≠营养好

水果的营养素含量与甜度关系不大。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水果,味道略有酸涩的品种,其中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的含量更高一些。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水果越酸涩营养越好,因为过于酸涩的水果吃后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反而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