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式“人工岛”机场:世界最大海上机场要来了(组图)
新闻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2024-12-14 2:34:57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机械作业轰鸣阵阵,在大连金州湾东部海域,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正在建设中。
随着工程的有序推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诞生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
这一机场,当地人盼了二十余年。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杜宝贵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辽宁省和大连市对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的建设一直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他表示,新机场是东北振兴最重要的在建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将提升大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为大连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为何要建新机场?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坐落于大连金州湾东部海域。作为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该机场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项目按照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计划建设4条跑道及9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该机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离岸式“人工岛”机场。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示意图。图/受访者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建成,该机场占地面积将超越面积为13平方公里的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和9.36平方公里的中国香港国际机场,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机场。
根据《大连新机场总体规划(2023年版)》,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以2035年、2050年为近期、远期规划目标年。近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飞机起降32.8万架次;远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飞机起降54.1万架次。
其实早在2002年,大连新机场项目就已启动。2005年,大连新机场选址经确定为金州湾地区。按照当时的规划,预计2008年可以开始进行填海工程,一期工程计划在2013年至2015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实际上,直到2022年10月,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才取得立项批复。2023年10月,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在项目施工现场举行,机场建设正式从“备战”进入“实战”阶段。
正在建设中的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图/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大连现有机场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该机场建于1927年,是国内现存并持续运营得历史最为悠久的机场之一。而随着大连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迅速将机场包围,如今周水子国际机场距离大连市中心仅10公里,也是国内极少数位于市区的机场。
2022年,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谈到,由于周水子国际机场已成为“城区内空港”,发展和运行与城市拓展矛盾突出,无法通过改扩建满足大连地区民航长远发展需要,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据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科技司数据,2002年大连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序13。而到了2023年,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27位。
杜宝贵表示,随着大连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周水子国际机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新机场的建设将大幅提升大连及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能力,缓解现有机场的运营压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来到东北地区投资兴业,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大连的城市性质由“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升级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批复还指出,大连要加强国际航空港枢纽功能,提升国际航运等现代服务能级。
在大连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岛内控制单元详细规划》中,将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此外,明确提出该机场的首位功能是作为国家振兴东北和实现辽宁沿海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运行主要国际、地区航线,将建成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枢纽机场。
可以说,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虽然还未正式建成,但早已被赋予重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滕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大连位于东北地区哈大发展主轴(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最南端,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和东北经济版图中的门户城市,在整个东北地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机场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对外通达度,还将成为城市发挥经济增长极作用的硬支撑,对提升城市物流、人流、资金流作用巨大。他说,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更有利于大连甚至东北地区集聚更多全国和全球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辐射带动能力。
滕飞指出,在国际上,像伦敦、巴黎等很多大城市都有多个机场。在国内,随着大城市都市圈人口集聚,多个超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已经开启“双机场”模式,重庆、杭州、西安、郑州、昆明等地争相规划布局“第二机场”,两座机场互为补充,不但有利于缓解城市航空运输资源紧张的情况,而且有利于城市建成更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相关报道显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与大连北站、大连湾客运站实现“三港联动”,形成互联共享的“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功能,更好地满足旅客高质量出行需求。
与此同时,新机场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临空经济发展。据大连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大连金州湾临空经济区产业规划资料》,大连将围绕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大连金州湾临空经济区。园区规划范围约81.9平方公里,将聚焦航空服务、现代物流、会展和文化旅游、创新科技产业,构建高端临空产业聚集区。
金州湾临空经济区用地范围及规划方案。图/大连市人民政府官网
杜宝贵指出,新机场建设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将促进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于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来说,这都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杜宝贵说。
专家:要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之所以备受业内关注,还因为这是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采用水上回填方式,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形成陆域面积20.29平方公里。
至于大连金海湾国际机场为何选址在海上,2016年,时任大连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在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表示,大连的土地很少,能建机场的地方非常有限。自2002年以来,大连市政府就组织军地双方的专家开展了选址工作。经各方专家长期反复论证与比选,结论是距主城区100公里范围内的陆域已无大型民用机场场址可选,海上基本具备新机场的理想条件,也是目前唯一备选的场址。
与陆地机场相比,海上机场通常位于海岸线附近,无须占用陆地资源。然而,由于海上环境的特殊性,海上机场在技术上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结构、运营、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滕飞表示,作为一座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面临一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由于需要大规模填海造陆,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以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为例,该机场是三亚市政府拟离岸填海建设新机场,选址初定于三亚红塘湾区域的海域,位于天涯海角景区与南山景区之间。填海面积28平方公里,整体项目预计投资上千亿。
据了解,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位于三亚市红塘湾海域,周边有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岸珊瑚礁、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中华白海豚等环境敏感目标。由于项目选址位置敏感,屡因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被举报。在2020年的环保风暴中,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由于违规填海被罚8000万并要求恢复原状。
此外,由于海上机场的填海造陆工程量大,填海材料会给海底基础造成巨大压力,如何确保机场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重中之重。相关报道显示,世界第一座海上机场日本关西机场已经出现了不可控制的下沉现象。虽然这和机场所在的大阪湾地质条件不佳,淤泥层厚不无关联,但可见海上机场的修建和后期维护都不容易。
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修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填海造陆最主要的是地基沉降问题,他说,可以采用旋喷桩或者搅拌、真空预压或者堆载预压等方式进行地基处理。“虽然地基沉降依然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将下沉量控制在建设范围。”他说。
据了解,地基下沉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海上机场,无论是陆地机场还是海上机场,均可能面临地基差异性沉降的问题。
大连机场集团空港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是以离岸填海方式提供建设用地的大型枢纽机场,深层地基处理对于有效控制地基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差异沉降意义重大,是确保未来新机场运行稳定的重要工序环节。目前,项目已聘请包括院士在内的权威专家团队,广泛借鉴国内外填海机场项目经验,针对不同区域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强夯、振冲碎石桩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沉降控制,并开展跟踪监测,保证新机场地基处理后沉降满足建设标准。航站区深层地基处理施工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未来航站楼、航站楼前交通用地和主次干路交地区域。
“地基要稳固,桩基础至关重要,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由3000余根嵌岩桩组成,桩径1.2米至1.6米,桩长最长超过80米,是常规陆地机场桩长的3倍。工程总工期约一年半,是机场主体结构安全稳定、抗震耐久的‘隐形脊梁’。”他说。
当然,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面临的挑战还不止于此。滕飞指出,大连新机场建设还将面临投资压力。他说,机场建设投资动辄数百亿元,作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省份,辽宁省政府债务融资也受到一定限制。
滕飞表示,新机场建成后还将面临运营效益的压力。他说,机场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人口规模,加上高铁快速发展对机场带来的冲击,机场利润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
滕飞建议,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要与周边城市形成良性协同发展关系,加强与辽中南城市群,甚至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形成机场群联动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优化提升机场自身服务水平和航线密度,加大国内和国际客货运航线开发力度,提升机场吞吐量。
“机场被誉为一座城市的引擎,要抓住机遇,积极促进‘空—铁’‘空—轨’‘空—公’联运,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构建高水平开放新体制,促进机场枢纽向枢纽经济转变。”滕飞说。
随着工程的有序推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诞生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
这一机场,当地人盼了二十余年。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杜宝贵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辽宁省和大连市对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的建设一直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他表示,新机场是东北振兴最重要的在建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将提升大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为大连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为何要建新机场?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坐落于大连金州湾东部海域。作为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该机场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项目按照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计划建设4条跑道及9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该机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离岸式“人工岛”机场。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示意图。图/受访者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建成,该机场占地面积将超越面积为13平方公里的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和9.36平方公里的中国香港国际机场,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机场。
根据《大连新机场总体规划(2023年版)》,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以2035年、2050年为近期、远期规划目标年。近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飞机起降32.8万架次;远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飞机起降54.1万架次。
其实早在2002年,大连新机场项目就已启动。2005年,大连新机场选址经确定为金州湾地区。按照当时的规划,预计2008年可以开始进行填海工程,一期工程计划在2013年至2015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实际上,直到2022年10月,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才取得立项批复。2023年10月,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在项目施工现场举行,机场建设正式从“备战”进入“实战”阶段。
正在建设中的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图/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大连现有机场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该机场建于1927年,是国内现存并持续运营得历史最为悠久的机场之一。而随着大连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迅速将机场包围,如今周水子国际机场距离大连市中心仅10公里,也是国内极少数位于市区的机场。
2022年,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谈到,由于周水子国际机场已成为“城区内空港”,发展和运行与城市拓展矛盾突出,无法通过改扩建满足大连地区民航长远发展需要,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据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划科技司数据,2002年大连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序13。而到了2023年,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27位。
杜宝贵表示,随着大连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周水子国际机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新机场的建设将大幅提升大连及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能力,缓解现有机场的运营压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来到东北地区投资兴业,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大连的城市性质由“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升级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批复还指出,大连要加强国际航空港枢纽功能,提升国际航运等现代服务能级。
在大连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岛内控制单元详细规划》中,将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此外,明确提出该机场的首位功能是作为国家振兴东北和实现辽宁沿海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运行主要国际、地区航线,将建成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枢纽机场。
可以说,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虽然还未正式建成,但早已被赋予重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滕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大连位于东北地区哈大发展主轴(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最南端,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和东北经济版图中的门户城市,在整个东北地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机场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对外通达度,还将成为城市发挥经济增长极作用的硬支撑,对提升城市物流、人流、资金流作用巨大。他说,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更有利于大连甚至东北地区集聚更多全国和全球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辐射带动能力。
滕飞指出,在国际上,像伦敦、巴黎等很多大城市都有多个机场。在国内,随着大城市都市圈人口集聚,多个超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已经开启“双机场”模式,重庆、杭州、西安、郑州、昆明等地争相规划布局“第二机场”,两座机场互为补充,不但有利于缓解城市航空运输资源紧张的情况,而且有利于城市建成更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相关报道显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与大连北站、大连湾客运站实现“三港联动”,形成互联共享的“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功能,更好地满足旅客高质量出行需求。
与此同时,新机场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临空经济发展。据大连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大连金州湾临空经济区产业规划资料》,大连将围绕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大连金州湾临空经济区。园区规划范围约81.9平方公里,将聚焦航空服务、现代物流、会展和文化旅游、创新科技产业,构建高端临空产业聚集区。
金州湾临空经济区用地范围及规划方案。图/大连市人民政府官网
杜宝贵指出,新机场建设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将促进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于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来说,这都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杜宝贵说。
专家:要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之所以备受业内关注,还因为这是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采用水上回填方式,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形成陆域面积20.29平方公里。
至于大连金海湾国际机场为何选址在海上,2016年,时任大连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在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表示,大连的土地很少,能建机场的地方非常有限。自2002年以来,大连市政府就组织军地双方的专家开展了选址工作。经各方专家长期反复论证与比选,结论是距主城区100公里范围内的陆域已无大型民用机场场址可选,海上基本具备新机场的理想条件,也是目前唯一备选的场址。
与陆地机场相比,海上机场通常位于海岸线附近,无须占用陆地资源。然而,由于海上环境的特殊性,海上机场在技术上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结构、运营、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滕飞表示,作为一座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面临一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由于需要大规模填海造陆,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以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为例,该机场是三亚市政府拟离岸填海建设新机场,选址初定于三亚红塘湾区域的海域,位于天涯海角景区与南山景区之间。填海面积28平方公里,整体项目预计投资上千亿。
据了解,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位于三亚市红塘湾海域,周边有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岸珊瑚礁、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中华白海豚等环境敏感目标。由于项目选址位置敏感,屡因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被举报。在2020年的环保风暴中,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由于违规填海被罚8000万并要求恢复原状。
此外,由于海上机场的填海造陆工程量大,填海材料会给海底基础造成巨大压力,如何确保机场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重中之重。相关报道显示,世界第一座海上机场日本关西机场已经出现了不可控制的下沉现象。虽然这和机场所在的大阪湾地质条件不佳,淤泥层厚不无关联,但可见海上机场的修建和后期维护都不容易。
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修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填海造陆最主要的是地基沉降问题,他说,可以采用旋喷桩或者搅拌、真空预压或者堆载预压等方式进行地基处理。“虽然地基沉降依然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将下沉量控制在建设范围。”他说。
据了解,地基下沉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海上机场,无论是陆地机场还是海上机场,均可能面临地基差异性沉降的问题。
大连机场集团空港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是以离岸填海方式提供建设用地的大型枢纽机场,深层地基处理对于有效控制地基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差异沉降意义重大,是确保未来新机场运行稳定的重要工序环节。目前,项目已聘请包括院士在内的权威专家团队,广泛借鉴国内外填海机场项目经验,针对不同区域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强夯、振冲碎石桩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沉降控制,并开展跟踪监测,保证新机场地基处理后沉降满足建设标准。航站区深层地基处理施工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未来航站楼、航站楼前交通用地和主次干路交地区域。
“地基要稳固,桩基础至关重要,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由3000余根嵌岩桩组成,桩径1.2米至1.6米,桩长最长超过80米,是常规陆地机场桩长的3倍。工程总工期约一年半,是机场主体结构安全稳定、抗震耐久的‘隐形脊梁’。”他说。
当然,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面临的挑战还不止于此。滕飞指出,大连新机场建设还将面临投资压力。他说,机场建设投资动辄数百亿元,作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省份,辽宁省政府债务融资也受到一定限制。
滕飞表示,新机场建成后还将面临运营效益的压力。他说,机场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人口规模,加上高铁快速发展对机场带来的冲击,机场利润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
滕飞建议,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要与周边城市形成良性协同发展关系,加强与辽中南城市群,甚至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形成机场群联动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优化提升机场自身服务水平和航线密度,加大国内和国际客货运航线开发力度,提升机场吞吐量。
“机场被誉为一座城市的引擎,要抓住机遇,积极促进‘空—铁’‘空—轨’‘空—公’联运,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构建高水平开放新体制,促进机场枢纽向枢纽经济转变。”滕飞说。
网编:空问站 |
|
12 条 | |||
|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