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31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风水轮流转!裁员上万人,德国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图)

新闻来源: 正商参阅 于2025-02-20 19:30:3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又双叒叕裁员了!

德国知名汽车巨头7000人大裁员后,宣布再裁3000人。

上万“德系工程师”居然被抛弃了,汽车工业强国也扛不住了。

其实,大陆集团的不断裁员,正是德国经济现如今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德国工业的优势消耗殆尽,衰落迹象愈发明显,大众汽车、巴斯夫集团、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等多家工业巨头减产、关厂、裁员,企业外迁步伐加快,本国净投资额连年为负值……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年负增长。

“欧洲经济火车头”失速后,被外媒冠以“欧洲病人”的称号。

30年河东,30年河西!

曾经的宝马、奔驰、奥迪(BBA),是爱车人士的信仰。

而如今,在电动车领域被国产品牌吊打,销量集体崩盘。



难以想象!德国工业技术,居然败在了汽车上。

2025,进入全民智驾元年。

汽车行业“电动化”后,下半场“智能化”大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一次,国产车再一次站在了最前端。

01

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制造商大陆集团近日宣布,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再裁减约3000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集中在研发部门,其中德国本土岗位占比将低于一半。

这是继去年7000人大裁员后,大陆集团又一次启动的裁员计划,近一年内共裁员超1万人。

裁员的同时,大陆集团同步开始减产。今年1月,大陆集团宣布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计划在2025年关闭位于德国的5座工厂。

裁员、减产仿佛成了这家德国汽车巨头“开源节流”最有效的手段。

究其根本,大陆集团扛不住了。

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大陆集团销售额为98亿欧元,同比减少4.0%;净利润为4.86亿欧元,同比增加62.8%;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3.23亿欧元,同比减少30.6%。面对全球汽车电气化转型的严峻挑战,大陆集团下调了其2024财年销售额预期。

大陆集团从2019年开始连续2年出现净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12亿欧元、9.62亿欧元。

其中,大陆集团汽车事业部旗下的自动驾驶及安全、车联网及信息两大业务则于2019年~2021年出现连续3年亏损。

很明显,欧美不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最好的土壤。

最后,大陆集团不得不在2021年9月将自动驾驶及安全、车联网及信息两个事业群解散、重组。

一步错后步步错,放弃“智能化”的大陆集团在大变局面前表现羸弱,不断退缩战线,缩减开支。

大陆集团的汽车子集团计划从2025年起每年大幅降低4亿欧元成本,例如缩减行政结构、界面、层级和复杂性,简化决策结构与流程。

另外,为了应对行业转型和市场挑战,大陆集团计划在2027年前将研发投入占比降至10%以内。

在国产新能源车的步步紧逼之下,大陆集团这是要放弃“智能化”,继续“吃老本”的节奏啊!

只是,在“电车智能化”大势面前,单靠“裁员节流”,大陆集团真的能坚持下去吗?

02

大陆集团的经历,像极了德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缩影。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农业国迅速崛起为工业强国,从煤炭到钢铁,从化工到电气,各领域的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蓬勃发展。

德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被誉为是“欧洲经济火车头”。

特别是在汽车工业这个全球第一大产业上,德国吃尽了红利,辉煌了近百年!

然而,没有永远繁荣的行业,更没有盛久不衰的品牌。

百年大变局之下,德国汽车行业正经历着“电动智能化”调整阵痛,包括大众、博世、采埃孚等多个德国汽车企业已相继宣布裁员或调整业务结构。

前不久,高溢价、不愁卖的“豪车代表”保时捷一举“拿下”两大高管,紧接着又开始在本土裁撤一线员工,涉及员工约1900人,大约占总员工数的4.5%。

众所周知,大众是德国汽车工业的“扛把子”,而保时捷又曾是大众旗下最赚钱的品牌,但在“电动智能化”大势面前,“跑车之王”也扛不住了,在华销量暴跌近30%。

祸不单行的是,新势力也已经攻到了核心腹地。

小米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打破保时捷纪录,用电机战胜了内燃机,打破了传统豪华引以为傲的护城河。

前保时捷设计师都表示:“小米把保时捷打得只剩品牌价值,没有产品价值了。”

卖不动了,并非是保时捷一家之困,是德系车的困境“共鸣”。

17万的宝马,19万的奥迪,21万的奔驰,36万的保时捷......德系车去年混的太惨了。

据不完全统计,德国汽车产业2024年宣布的未来几年裁员总人数超过7万人,仅大众汽车一家便计划在2030年之前在德裁员3.5万人。

除大众外,工业巨头巴斯夫集团在德工厂因亏损严重不得不部分关闭;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决定出售一半钢铁业务,并裁员1万多人;采埃孚集团等多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规模裁员……德国汽车工业的“急刹车”,已经“追尾”至各行业。

全球需求疲软、制造业低迷、能源危机余波未平、熟练工匮乏……德国工业昔日的优势正逐渐被高通胀、出口疲软和结构性问题所掩盖。

企业外迁步伐加快,德国本国净投资额连年为负值,素以经济稳健、重视创新和工业强国的形象著称的欧洲“经济引擎”失速了。

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GDP下降0.2%,继2023年萎缩0.3%后再度负增长,呈现自1950年以来GDP第二次连续两年缩水的罕见局面。

究其根本,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成功,中国汽车工业已是“巨人”般的存在。

03


油车时代,汽车工业成了德国的“强国之翼”,德系车曾肆意奔驰于世界各地的道路上,但在“电动智能化”浪潮中被国产品牌“赶下了车”。

2024年,“德系三杰”集体崩盘,奔驰、宝马、奥迪在全球销量同比下滑分别为4%、4%、11.8%;在中国销量同比下滑更加严重,分别为7%、13.4%、10.9%。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比亚迪去年销量427.21万辆,同比增长超40%,多次刷新纪录达成“全球首家”,累计产量更是迈过1000万辆门槛;

理想汽车去年销量50.05万辆,同比增长16.2%;鸿蒙智行、零跑汽车去年销量分别为44.5万辆、29.37万辆,零跑汽车同比增长103.75%(鸿蒙智行是去年才开始统计全系销量的)。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打破BBA和保时捷等外资制造商对中国高端车市数十年的垄断。

去年,宝马全球首家5S店关门停业、天津最大奥迪4S店人去楼空、有人卡里还有几万服务费没来得及用,有人交了80万元却无法提车......奥迪、宝马多家4S店的爆雷,彻底揭开了BBA的遮羞布。

事实也是,在性能、级别、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等溢出服务加持下,德系车失去了“油车的技术优势”,是真卖不动了。

总结来说就是,国产汽车比德系车更懂中国客户需要,国产新能源车也更懂中国汽车市场。

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连续10年稳居全球榜首。

种种数据都映证了,汽车产业的天平正在向电车倾斜,油车的“天花板”也顶不住了!

比亚迪王传福曾言:“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

时间不等人,在这场全球新能源汽车角逐战中,表面上看是不同车企之间的角逐,但背后却是整个全球汽车供应链迎来新一轮重构。

在新能源智能化新时代,德系车单纯想通过不断裁员、减产节流等方式,守住燃油车时代的辉煌,显然是不可能的。

顺势而为、求实创新、精益求精,才是德国工业当下脱离困境最正确的答案。

			
			
网编:睿文

鲜花(8)

鸡蛋(5)
31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wushang[☆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20日21:39 回复
不奇怪。欧洲人的工作强度,没法吃老本的行业都活不下去。
7  
评论人:ssbbss[★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20日19:43 回复
华春莹曾经说过,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没有中国的利润,这家公司就是亏损的
德国汽车公司其实也是
8   1
评论人:雁过留声机[♂☆★声望品衔7★☆♂][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20日19:38 回复
外事不决怪俄国,内事不决怪中国,经济不好怪川普,社会动荡怪移民。德国绿党经济部长领导下,绿党外交部长折腾下,土豆脑袋的带领下,一群白莲花政客狂奔
51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车迷沙龙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