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小米集团股价下跌5.49%,收盘时跌至46.5港元,创下2月18日以来的新低。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汽车与天使翅膀交通事故难以完全避免,也不一定和车辆有关,但严重交通事故发生后司机乘客能不能及时火海逃生,与车辆设计是密切相关的。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汽车在高速公路发生碰撞护栏的严重事故,车辆起火,虽然有路过的司机尝试救援,但遗憾的是包括司机在内3名乘员全部在车内遇难。
车内的司机、乘客,以及车外的救援人员都没能打开本应作为逃生通道的车门。
今天看到很多人都在要求雷军出面回应,或者质疑小米删帖压热度,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我想讲的是一个电动汽车行业更基础、也更普遍的问题:
在人类开车转向AI开车的过渡时期,安全底线应该设置在哪里?
这还真不是一个什么玄乎的哲学命题,而是很多个关乎性命的具体设计细节:
智能驾驶应对突发复杂情况把握不大时,应该强制交给人类接管,但这个尺度定在哪里呢?如果AI有90%的把握能处理好,应该强制人类接管吗?60%呢?51%呢?
容忍尺度定得越低,智能驾驶的“使用体验”肯定就越差,因为老是需要人类接管;容忍度订得越高,车子开起来当然越丝滑,但AI判断错误的时候付出的代价也会越高。
走极端当然不对,可90%与50%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你很难说谁对谁错,这就是一种需要付出代价的选择。

电影《星际穿越》中人类为AI设置幽默系数
还有电动汽车开门方式的设计,其实不管是隐藏门把手被冰封打不开,还是汽车完全断电后车门打不开,在汽车设计时都是有“兜底方案”的,不存在完全打不开的问题。

但是,这种兜底方案藏在什么地方,在致命危险发生之时能不能方便地找到和启动,汽车销售时有没有主动提醒用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现在我们上任何车辆都能闭着眼睛摸到安全带,上任何车辆都知道会有安全气囊,但每换一辆电动汽车都要像刘姥姥一样手足无措地寻找开门把手,更别说在起火的汽车里找到一个完全断电后机械开门的按钮。
在电动汽车时代以前,当我们提到“车规”的时候,一直都是对某个产品或者某种设计安全性的极高肯定。总体来说,安全的阈值在油车时代是被拉到非常高的,有很多丑丑的设计,不那么丝滑的设计,背后都是因为要让位于安全标准。
在电动汽车时代到来之后,尤其是AI智能驾驶逐步应用以来,有一些安全标准还没来得及建立,有一些安全尺度被放得相对较松,人类驾驶向智能驾驶过渡时期的很多问题就逐一爆发出来,以燃烧生命的爆裂方式进入公众视野。
很遗憾,我不是专业人士,空洞地喊一句“请慢一点”对现状没有任何帮助,还很矫情,在弯道超车的宏观政策导向下当然也并不讨喜。
我只想站在一名乘客的角度,表达一点小小的意见:
作为乘客,我可以接受没有智能驾驶,可以接受车子没那么酷炫,但不能接受60%的安全尺度。
4月1日晚,@雷军 微博发文,全文如下。
29日晚上的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我们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30日赶赴了现场,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我们掌握的车辆数据。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批评,你们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听见了,记下了,我们会用行动回答大家的问题。

来源:@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