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2月,挖掘机卖出19270台,同比大增52.8%,增速创五年来的新高。国内销量更是同比大增了99.4%。


在中国经济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挖掘机指数。
一般来说,如果挖掘机卖得好,说明中国房地产和基建很好。但这一波增长,很显然和房地产无关。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有10720亿元,同比下降了9.8%。
另一个数据,得以窥见答案。
3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25年前2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9.1%。
此前中央增发了1万亿的超长期国债,投向了约1.5万个项目,其中超70%都是水利工程。
为什么是水利?三个原因。
第一,水利基建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运河。
如果说以往外循环的关键是航海,那么,内循环的关键就是运河。
在当下这个地缘政治紧张、外贸风险频发的时期,运河被赋予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一旦发生极端冲突,内河航运能极大地快速保证产业、人员、能源等的安全备份,帮助「内陆」建立国家安全的大后方。
所以,我们能看到,江西、广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这6个中部省份在疯狂挖运河。
可以说这件事,事关国运。
第二,在出口和房地产走弱背景下,基建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抓手。
水利工程每投资一千亿可以带动新增49万个就业岗位,是所有行业中就业拉动效应最明显的,
这两年已经投下去近3万亿,大家可以测算一下这个就业规模。
此外,水利工程产业链十分庞大,
上游——水电、机电、水泥、钢筋、砂石等建筑材料企业,
中游——设计施工企业,
下游——运营管护企业,水利无疑会给这些行业带来托底力量。
最后,水利工程兼具民生保障与战略防御的双重属性。
以高铁为例,部分偏远地区高铁线路客流量不足,运营效益欠佳,成为了僵尸高铁站,造成严重浪费。
反观水利设施,其价值贯穿日常与应急场景——平时默默发挥基础服务功能,汛期一次成功抵御超标准洪水,所避免的经济损失便远超建设投入。
怎么都不会亏。
这一轮的新基建,其核心价值不在局限于靠基建去拉动GDP,而是变成了国民经济、区域发展、国家安全、降低成本、提高要素流动等等一系列的更大层面的基础系统。